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時經濟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7%b6%93%e6%bf%9f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時新聞 - 3個月以內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253
最大页数: 226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83427, 7283367, 7283344, 7283336, 7283321, 7283310, 7283243, 7283248, 7283184, 7283251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26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25

「安靜崩潰」成經濟寒冬下職場新現象 打工仔4大策略免內耗|吳慧琪

香港正經歷經濟低潮,企業削減預算和裁員潮持續。據政府統計處數據,2025年2月至4月期間,香港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從3.2%上升至3.4%,約有12.94萬人失業,較之前增加約6,600人。就業不足率也從1.1%升至1.3%。在這片陰霾下,一種名為「安靜崩潰」(Quiet Cracking)的職場現象正在無聲地擴散。

筆者最近遇過不同個案,第一位事主是銀行客戶服務主任,在團隊半數遭裁員後獨力苦撐。上司讚賞她的責任感和付出,卻無視補充人手的要求。她每天都要加班超過2小時,只感到被上司利用。想轉工卻遇上就業市場的萎縮,她苦笑自己被騙入了「KK園」,在上班期間會偷偷哭泣。

第二位則是跨國企業的市務部經理,被視為高潛力人才,有望晉升為主管。他剛獲得業內獎項,期待得到上司肯定,卻遇上公司業務重整。市務部的光芒不再,他知道再努力也不會有回報,工作熱情逐漸熄滅,就像失去了靈魂,不再主動提出新構思。

至於第三位事主在公營機構做行政助理28年。機構以削減預算為由,要求她由服務一位上司增加至二位,她為了保住即將到手的退休金,堅持不會離職,上司也似乎看准了這點。她扛起雙陪的工作量,身體持續出現毛病,感到委屈但表面卻裝作無恙。

以上個案是不同行業、崗位及處境,但有著相同心理狀態,有別於「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員工主動選擇只完成最低要求的工作,「安靜崩潰」是員工在持續壓力和不安全感下產生的工作疏離感(disengagement)是一種內在心理損耗,有更大的殺傷力。

「安靜崩潰」是員工在持續壓力和不安全感下產生的工作疏離感,是一種內在心理損耗,有更大的殺傷力。
「安靜崩潰」是員工在持續壓力和不安全感下產生的工作疏離感,是一種內在心理損耗,有更大的殺傷力。

 

這些員工表面依然履行職責,但已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
這些員工表面依然履行職責,但已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

 

能夠有效劃分工作與生活界限的員工,會較少出現安靜崩潰現象。
能夠有效劃分工作與生活界限的員工,會較少出現安靜崩潰現象。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並慶祝小的成功,這些微小的成就感能夠積累成持續的工作動力。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並慶祝小的成功,這些微小的成就感能夠積累成持續的工作動力。

 

與志同道合的同事建立互助關係,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面對職場挑戰。
與志同道合的同事建立互助關係,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面對職場挑戰。

 

表面正常 內裡破碎

安靜崩潰需要經歷長時間的發展,形成員工長期在工作中精力被耗盡的狀態,內心逐漸產生工作疏離感和不快樂。這些員工表面依然履行職責,但已逐漸失去對工作的熱情和投入。他們長期情緒失落、工作效率下降、創造力減退、不願意主動、避免創新和承擔風險。上班對他們來說是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心裡總想著「我不想上班!」

經濟壓力與職場文化共同作用

香港競爭力下降、部分企業利用AI取代人手,進一步加劇了員工的就業壓力。企業預算削減加重了員工工作量,許多員工面臨工作量倍增卻遭受薪酬凍結甚至減薪,導致職業前景黯淡。部份管理人只維護著企業的利益,而對員工缺乏支持和認同,甚至向下屬開空頭支票,換取他們的忠誠和勞動力。這些都是讓員工由「安靜離職」發展到「安靜崩潰」的催化劑。

員工轉化策略

遇過不少個案,員工以為自己只是選擇安靜離職,對抗現實的殘酷,卻未必知道自己已發展到心理損耗的狀態。要避免安靜崩潰,以下是給上班族的建議:

1.建立作息邊界

能夠有效劃分工作與生活界限的員工,會較少出現安靜崩潰現象。研究顯示,休息期間能完全脫離工作的員工,工作效率比持續待機者高28%。不要把工作和情緒帶回家,放工前把未完成的項目寫在memo紙上,告訴自己這是留待明天再續的清單,帶著笑容放工去享受Me time。

2.尋找成就感覺

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並慶祝小的成功,這些微小的成就感能夠積累成持續的工作動力,例如讚賞自己「今天成功協助顧客解決了一件困難」、「終於完成了一份報告」、「我的建議有了回應」,鼓勵可以來自自己,不一定要靠他人,可以來一頓晚餐或一杯特飲,以儀式感慶祝這份小成就。

3.持續學習活動

能在學習中成長的人,不僅就業安全感更強,也更容易在工作中找到新鮮感和挑戰性。這類人較容易將挑戰視為學習機會,專注於過程而非僅僅結果。多參加一些工餘的學習活動,包括工作技能、生活興趣、健康飲食等,對個人思維方式會有幫助,有助從工作以外找到自己的價值。

4.建立支持網絡

與志同道合的同事建立互助關係,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面對職場挑戰。當發現自己仍長期處於工作不滿足、不快樂、受委屈的狀態,立即尋求專業的輔導,為自己找一個新想法或一條出路。

「安靜崩潰」給予管理者的啟示

安靜崩潰的員工雖然仍在崗位,但生產力和創造力已大幅下降。這種現象對團隊士氣和企業文化的傷害,甚至比實際裁員更為深遠。它會導致團隊凝聚力下降,互相猜忌氣氛濃厚,最終影響組織的長期競爭力。所以「安靜崩潰」的現象有機會造成企業災難,不容忽視。以下是給管理人的建議:

1.給予公平待遇

擁有心理安全感的工作環境、透明的溝通機制和公平的待遇制度,能顯著降低員工走向安靜崩潰的可能性。研究顯示,獲得主管定期認可的員工,工作投入度高出3.2倍。認可的方法包括:認同努力、公開讚賞、優秀的評核結果、賦予自主權、升職加薪等。

2.建立互信關係

上司與下屬的關係質量至關重要。擁有支持性職場關係的員工,即使在工作量增加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較高的工作滿意度。上司宜坦誠交待公司變動的動機、交待未來部署、分享個人想法,並勇於承擔。多以實際行動代替「得過講字」;多真誠關心代替「走程序」,便能鞏固彼此互信關係。

3.提供成長機會

有研究指出,即使沒有晉升空間,企業若能提供發展機會(如新技能培訓、跨部門項目),員工走向「Quiet Thriving安靜蓬勃」的可能性將提高67%。有效的策略包括:提供學習機會、教學相長的督導以及提升職銜等。

4.重視心理健康

企業需要重新定義成功標準,不僅關注業績數字,更要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不少企業外聘顧問進行員工問卷/小組研究,了解員工在轉變中的需要以便對症下藥。另外,也有企業引入僱員支援計劃(EAP),為員工提供情緒輔導及身心健康活動,減低員工的職場困擾。

下半年,香港的經濟未見好轉,削減預算和裁員潮繼續。預計將會更多的員工面對工作上的困擾。今天的企業環境不再是簡單的僱傭關係,而是需要建立一種共生夥伴關係。只有真正關注員工的心理健康與職業滿足感,才能幫助他們從「安靜崩潰」走向「安靜蓬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共同成長,締造可持續發展的香港。

 

吳慧琪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盈力僱員服務顧問」主管

延伸閱讀:

 

從「南京紅姐」與Chiikawa到職場管理 為何情緒價值比金錢更能留住人心?

 

期望管理大失敗 因愛成恨變仇人 職場顧問建議5大溝通策略「應提供更新鮮紅蘿蔔」

 

全港一成打工仔曾遇性騷擾 專家拆解3大陷阱 改花名、傳流口水Emoji也存風險

 

勸壓力大同事辭職 藉空缺應徵上位 打工仔被斥心機雙面人 專家籲學懂5大職場公關策略

 

爆粗全因爆煲?專家籲關注職場精神健康 減服務業前線亂象 4大憤怒管理方法

 

專才見工 HR自爆內部人事衝突 請人變趕客錯失人才專家分享4大面試官應有禮儀

 

58歲被斥職場老屎忽 年輕下屬批「唔做嘢仲鍾意Ban人意見」 職場培訓顧問教路 6招擺脫Old Seafood思維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和電香港與Microsoft等合作 拓AI與5G應用場景 推廣智慧機械人

Meta推出AI短影片創作平台Vibes 支援二次創作

百度自動駕駛的士擬進軍澳洲及東南亞 已部署中東及歐洲多個城市

多名前儲局主席及財長促最高法院反對解僱庫克 稱威脅聯儲局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