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運動醫道│長期脊柱側彎可「弄假成真」

脊柱側彎主要分為二大組別,一種是結構性,又分為原發性:包括特發性和先天性,以及繼發性。而另一種就是非結構性。
第一組別結構性脊椎側彎症(structural scoliosis),是指患者躺下來的時候側彎現象不會消失。此類脊椎側彎患者又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脊椎側彎二類。原發性又分為特發性和先天性,而特發性又最為普遍,佔80%以上患者,通常開始於10到13歲兒童,好發於身體快速發育成長的青少年時期,側彎度數會在孩子快速生長階段而迅速惡化,當生長板逐漸閉合側彎度數的惡化速度就會減緩。其原因在於脊椎發育本身問題,所以只有治療脊椎本身才能改善。發病原因雖尚未完全明確,多是因為:(1)遺傳因素,特別是有家族史的女性風險更高;(2) 青春期激素問題影響脊柱平衡發育;(3) 神經內分泌調控失衡等。


先天性脊柱側彎屬於先天結構問題,源於胎兒期脊柱椎體形成或分節過程的發育異常。常見的畸形如半椎體即椎體一側發育不全,或椎體融合/分節不良,這些結構缺陷導致脊柱在後續生長中無法保持正直。
假性側彎致脊椎不對稱生長
繼發性脊柱側彎則是其他疾病或損傷的原因:(1)神經肌肉疾病,如腦癱、肌萎縮等,導致肌力失衡無法支撐脊柱;(2) 嚴重創傷,如脊柱骨折或術後;(3) 脊柱或其鄰近部位的腫瘤或感染,導致錐體結構被破壞。
第二組別非結構性脊椎側彎症(non-structuralscoliosis)是指患者躺下來的時候側彎現象會消失,所以又名功能性脊柱側彎(functional scoliosis )。本質上是一種「假性」側彎,脊柱本身並沒有結構性畸形。多是由於長期姿勢不良、下肢有長短問題或扁平足問題等因素引發,其他常見的因素則是因為神經肌肉病變、脊椎左右兩側肌肉張力不平衡等因素產生。當去除病因,彎曲可減輕或消失,其脊椎側彎的症狀也得以改善。但小心年紀小的側彎患者因為骨頭還在發育階段,長期假性側彎也引致脊椎不對稱的生長,時間就愈長,未來側彎惡化的風險也愈高,「假性」也可以成為「真性」的結構性脊椎側彎。
郭志堅
澳洲運動創傷物理治療專科文憑,前港足、亞奧運港隊隊醫,廣州中醫藥大學骨傷科學博士
查詢:andykwokasa@hotmail.com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