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廖長仁-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5%bb%96%e9%95%b7%e4%bb%81-%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127
最大页数: 1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93498, 7286598, 7278193, 7271577, 7263906, 7257369, 7250012, 7243465, 7236891, 7229879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06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8-04

【評論】國會秋季會期今展開 民眾也要動起來

[世道仁心]今天,國會秋季會期正式展開。聯邦大選所激發的政黨競爭情緒,經過數月沉澱,也該告一段落。隨着議員步入議事廳,民眾亦應調整心態,從選民角色轉為民主監察者,積極關注執政者與反對黨的表現。

在政治極化日益加劇的氛圍下,選舉期間所激發的對立情緒往往難以消散,甚至在社交平台上持續發酵。一些網上同溫層從互相取暖,逐漸演變成煽風點火的溫床,用激烈言語把不同政見者妖魔化,把政見交鋒解讀為正邪對決,動輒貼上「法西斯」、「左膠」等標籤。

別把政見交鋒視作正邪對決

誠如《華爾街日報》關於保守派活躍人士柯克(Charlie Kirk)遇刺身亡的社論中指出,互聯網興起,令美國政治極化現象更趨嚴重,「政治言論的激烈程度幾乎已達頂峰。每一方都聲稱,如在下一次選舉中失敗,美國將走向終結。政治對手不僅被描繪為錯誤或誤導,更被指控是蓄意要摧毀國家、撕裂憲法、建立法西斯統治。」

對一些人而言,這都只是政黨鬥爭的一部分,「但對那些感到不安的聽眾來說,他們越來越難以分辨言論與現實的差異」。

我國雖未如美國般撕裂,但極化現象亦不容忽視。政治風險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在2023年《十大風險報告》中,把「分裂的美國」列為第八大風險,並特別提及加拿大。

慎防政治兩極化風潮

報告指出,加拿大政黨高度極化,為了政治利益,可能進一步激化城鄉與東西部的緊張關係。民眾對傳統媒體信任度下降,加上暴露於美國的政治與媒體生態,使南鄰的極右與極左團體有機可乘,對加拿大社會構成衝擊。

機構創辦人布藍默 (Ian Bremmer)提醒,加拿大或將也面臨更多的政治暴力,可幸的是,仍是「一個經濟穩定、政治運作良好的民主國家」。

把心思轉向關注政策

要維持良好政治運作,公民質素是一大關鍵。

選舉投票只是民主體制中的一部份。新一季議期展開,民眾應放下選民心態,戴上監察者的帽子,通過不同渠道,持續監察政府運作和政黨表現。

例如當有政策出爐,成熟的公民所關注的,不只是由哪個政黨提出,然後盲目歸邊,用一些粗淺的標籤把議題定性,極力在社交媒體上搶奪話語權;而是嘗試客觀了解政策的目標和執行細節,評估是否合情合理,能對社會哪方面帶來裨益,或對哪些範疇帶來損害。

我們都是民主社會持份者

民眾不能低估政客的操盤能力。政治人物往往能敏銳地嗅出哪些議題能煽動情緒,抓住人心,令部分民眾放下判斷力,忽略其短版,甚至盲目包容政黨的一切,甘心情願地成為攻擊其他政見的工具。

這種情緒化的政治參與,不僅助長極化,更削弱民主的理性基礎,令公共討論失焦。

公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但也要認清:議事廳不是球場,自己不只是某政黨或某政客的啦啦隊。要讓執政黨知道,民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會認真檢視其政策;也讓反對黨明白,民眾的耳朵是靈敏的,能聽清楚他們的反對理由,辨別是否真正履行監察責任。

當民眾不再自視為政治的旁觀者或政黨的信眾,而是民主制度的持份者,便能有效抵禦政治極化的蔓延,維持體制的健康與韌性。

文:廖長仁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星島直擊】中秋翌日月餅速銷 大統華減價貨待遇大不同

男子膽大包天 走進警察局開槍射擊

安省推全國首個特定癌症資助計劃   病人有望提前一年用藥

開業不足3年 IKEA士嘉堡市中心分店明年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