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零售额按年升1.8% 学者称受惠暑假盛事 可挽救实体店结业潮?不转型难生存

政府统计处今日(9月1日)公布2025年7月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初步估计为297亿元,较2024年同月上升1.8%,升幅较6月的0.7%加快。与2024年同期比较,2025年首7个月合计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的临时估计下跌2.6%。7月网上零售业销货价值的初步估计为26亿元,较2024年同月上升13.2%;而6月的网上零售业销货价值按年上升13.1%。
珠宝钟表等消费升 麦萃才:盛事经济、暑假旅客增
浸会大学会计、经济及金融学系副教授麦萃才向《星岛头条》表示,7月份零售额上升与暑假和盛事经济有关,访港旅客人数增加,加上多项盛事令游客来港时顺道消费购物。从数据显示,升幅较大商品类别主要包括珠宝钟表等奢侈品,以及中成药等,这些都是典型内地旅客来港旅游时购买的商品,反映旅客消费是推动7月零售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相反,部分零售类别如汽车相关销售则录得下跌。麦萃才分析与“港车北上”有关,市民现时可轻易将车辆开到深圳或珠海等地进行维修保养,因成本较香港便宜,导致这部分的消费额转移到内地,也反映了消费模式的转变。





至于网上零售额按年上升13.2%,对实体店前景有何启示?麦萃才坦言,即使整体零售额录得升幅,也未必能挽救实体店的结业潮,强调市场结构已改变,零售商必须顺应趋势。
他指如果实体店过多,零售商可考虑关闭生意欠佳的店舖,转而开设网店,又认为零售商应思考如何吸引内地及海外游客和消费者来港购物,以弥补本地流失的生意额。他强调实体零售业若要生存,必须适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型并拓展新客源,否则只会“适者生存”。
庄太量:实体店减少不代表港人消费力下降
中文大学刘佐德全球经济及金融研究所常务所长庄太量同样表示,7月份零售额上升主要受惠于暑假及旅客量增加,又指港人整体薪金和收入有增加,即使实体店数量减少或出现结业潮,也不代表港人消费力会下降。从网上零售货额增长可见,市民或只是改变购物模式至网上,整体购买力未必减少。
汽车方面,他指由于现时电动车价格下跌,不少车主或准车主会购买较平价的电动车,故相关消费额或下跌。同样地,市民以前会倾向购买日本等外国电器,但现时内地电器竞争力增加,越来越多人购买内地电器,故本地电器销货额亦会下降。
珠宝药妆续旺 电器汽车销售下跌
按主要零售商类别分析,多个类别的销货价值录得按年升幅。当中,“书报、文具及礼品”的升幅最为显著,按年大升20.5%,其次为“中药”(上升19.6%)。受惠于旅客及本地消费,其他录得增长的类别包括:
-
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上升9.4%
-
药物及化妆品:上升2.6%
-
百货公司货品:上升2.6%
-
服装:上升1.3%
另一方面,部分零售类别的销货价值则录得跌幅,主要集中在非必需及耐用消费品。“汽车及汽车零件”的销货价值按年下跌12.4%,而“电器及其他未分类耐用消费品”亦下跌8.2%。
记者:陈俊豪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