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權專欄】赤柱公廁前的西多士

短片製作團隊要比併連鎖快餐店的下午茶餐西多士,才驚覺西多士依然是受歡迎,也掀起西多士應該是怎麼樣的爭議,淵源自何年何地也引起興趣。
一個「西」字說明了它非本土發明,又因多年來香港華洋雜處的環境,西風東漸將「法蘭西多」(French toast)傳過來,早年是高級西餐廳的知名甜點。說起來法蘭西多絕非新奇事物,可追源至一千五百年前羅馬帝國時代,演化至今天歐洲的做法是用法國麵包浸入蛋汁中,以油煎至金黃色,搽上蜂蜜享用。
傳到香港,當大牌檔港式奶茶和咖啡大行其道,出現了平民版的法蘭西多,以方包取代法國麵包,並在兩塊方包中搽上馬來咖央醬或花生醬才合上浸蛋汁,並以快手快腳的油炸代替兩面煎,除附上糖漿或煉奶外,亦加上牛油,變奏出港版西多士。當然,西多比油多、奶油多、奶醬多、鮮油多都貴,但頗受歡迎。有天在尖沙咀一家茶餐廳看到一對講法文的年輕男女遊客,他們按中英文餐牌點了「French toast」,侍應送來時,兩人對望呆了一下,驚訝原來香港的法蘭西多是這樣的!
平生第一次見識西多,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了。當年幾個同學往赤柱游水,沖乾淨身便往公廁前的大牌檔,打算叫奶醬多及凍奶茶,恰巧坐在一個爐頭前的摺枱,只見夥計在平底鑊加了很多油,在不鏽鋼碟內打一隻蛋,用筷子打勻,把兩片麵包疊好並蘸滿蛋汁,然後放落已燒熱的平底鑊內半煎炸,兩三分鐘後金黃色的成品出來,才知道這就是西多士。眼見心謀,大家夾錢叫一件,用餐刀切開才見到裏面原來有咖央醬。嘩,好食到呢!
看到每一個工序,而且實在做得好吃,所以印象很深刻,成為日後衡量西多的標尺。有人覺得加了餡的西多不正宗,但食物經千多年的流變,何況傳到異邦,因社會環境和種族口味不同,不變才奇,「西多」只是代稱,好食就得啦。不過,正如一句香港人捉狹的詞彙:「厚多士」(好多事),多士一定要厚,西多士亦然。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