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闻秘史︱清朝几时有电用? 慈禧首见灯胆反应曾闹笑话

智能手机年代许多人也有电量焦虑,要“尿袋(充电宝)”跟身。中国在晚清时首度引入电力照明,不过使用者却不是大清的皇室贵族,而是英国人。后来,北京紫禁城终于亮起电灯,还令慈禧太后一度大惊脱口而出指是“发光的茄子”,引得群臣捧腹大笑。
英国人建中国首间电厂
中国开始发电,离不开洋人。1879年5月,即清光绪五年,英国电气工程师毕晓浦(J.D. Bishop),任职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他于乍浦路一幢仓库,成功用10匹马力的蒸汽机做动力,带动自激式发电,点燃碳极弧光灯,点亮了中国史上首盏电灯。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清朝最强女海盗郑一嫂曾当娼 统领逾万人连朝廷都忌三分
至于,正式工业发电,则到数1882年英国人李德尔(R.W. Little)成立上海电气公司(另上海电光公司),在美国购入11.63千瓦的发电装置,于大马路31号A创办上海首座发电厂,标志中国踏入现代,让电力成为新能源开始在中国应用。
这座发电厂,比法国巴黎火车站电厂晚7年,和爱迪生在美国建立电厂是同一年,比俄国圣彼得堡电厂还早一年,比日本东京电灯公司早5年。可以说,中国的电力工业是走在世界前列。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溥仪大婚汽水奉客 “天津山海关”被誉最好味关键因……
上海成全球第三用电灯城市
当时上海苏州河傍的酒店Astor House(今浦江饭店)率先引入电灯这尖端玩意。在1882年7月26日晚上7点,上海外滩6.4公里长的供电线上,沿外滩到虹口招商局码头,共有15盏弧光电灯被点亮,其中有7盏,位于Astor House内部及花园。
上海外滩亮起电路灯,令上海成为全球继法国巴黎、英国伦敦后,第三个使用电灯照明的城市。据说,当晚亮灯时,南京路和外滩码头挤满围观的民众长达数里。
















而7月26日也因此成为中国电力史上重要日子,现时在上海南京路大丸百货门前1882广场,便复刻了“中国第一盏电灯”的模型,以兹纪念。
反而,电灯进入紫禁城,却曾闹出不少笑话。当时中国最有权势的慈禧太后,初初看到电灯样品觉得不吉利,并不同意安装。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中国鞋王”回力曾助女排拿奥运冠军 百年威水史成就国民“白饭鱼”
慈禧惊呼“发光的茄子”
至1888年12月,北洋大臣李鸿章奏准,由丹麦购进一台15千瓦发电机,在中南海西门外设立了北京西苑电灯公所。让北京城第一盏电灯在慈禧太后的寝宫乐寿堂里亮起,紫禁城告别了只靠庭燎(无烟火炬)和大蜡(烛)照明的年代,让大内晚间也可光如白昼。
坊间流传,慈禧太后看到电灯亮起一刻,惊讶得脱口而出指灯炮是“发光的茄子”,令群臣也忍不住大笑。
见识过电灯泡不怕风又无烟加上巨亮的好处后,原本抗拒这玩意的慈禧,态度180度转变,下令全个皇宫也要改用。
可是,当时皇宫只有一台发电机,入满柴油也只能持续发电2小时,根本难以满足慈禧昼夜通明的要求。直至1899年,北京第一座发电厂启用,才解决了这个内务府太监的烦恼。
相关新闻:奇闻秘史︱凤凰自行车百年浮沉周恩来曾大赞 昔日娶老婆“三转一响”必备聘礼?
供电问题解决,电费却成清宫沉重负担。由于电力在当时是稀缺的新能源,电费十分昂贵,只能是皇族巨贾可用得起,但在国库已经空虚的情况下,电费开支便难为了户部。
据清《神机营档》,为满足慈禧的照明要求,雇用20名维护电灯的工匠及电费开支,每年便要6万両白银,以2018年的币值计算,等于每年要耗用1740万人民币。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