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年輕人厭倦小費文化 有人直言「太荒謬」
【星島綜合報道】加拿大愈來愈多年輕人開始對「小費文化」感到不耐煩,認為金額過高、範圍過廣,甚至到了「荒謬」的地步。
現於愛民頓大學就讀的 22 歲學生 Ren Alva,平日樂意在餐廳或節日給服務員慷慨小費。但最近一次去自助採莓農場時,卻被要求在結帳時留下小費,令他大感驚訝:「明明是我們自己去採的,他們根本沒做什麼,我完全不知道錢會給誰。」
新不倫瑞克省 24 歲的青年 Jacob Burris 亦直言,自己只會在餐廳堂食時按服務質素給小費:「單純完成本份工作,並不應該額外收小費。」
生活成本飆升 小費選項愈來愈高
隨着加拿大生活成本急升,小費比例同樣水漲船高。 H&R Block 加拿大於 2 月進行一次網上調查,涵蓋1,790 名受訪者。調查顯示,大多數加拿大人,尤其是年齡介乎 18 至 34 歲人士,認為小費文化已經失控,許多小費選項過於誇張。
不少人還發現,小費提示不僅出現在餐館,還蔓延至便利店、物理治療診所等地方。儘管很多人覺得不合理,卻因「心裡過不去」或怕尷尬,還是選擇付小費。
現正就讀多倫多都會大學的 Aditi Roy 說:「要給到 20% 的小費真的很荒謬。但如果不給,我會覺得內疚。」她指出,在亞洲普遍是收取固定服務費,而不是依靠小費,加拿大應該考慮改變。
前服務員:不給小費,服務生反而要倒貼
不過,也有人認為取消小費會影響員工收入。剛從大學畢業的 Milly Squires 曾做六年侍應,她表示有些餐廳採用「小費共攤制」,侍應要把銷售額的一定比例分給廚師、清潔員、酒保等其他同事:「如果一張 $100 的帳單客人不給小費,侍應反而要自己掏 $5 交出去。」
一些大型連鎖餐廳(如麥當勞)則明言不收小費,強調以團隊合作為主。
有人建議加拿大採歐洲模式,直接收取服務費,或如亞洲一樣設固定費用。
不過 Roy 認為,真正的解決方案在於提升工資:「要付給這些員工應得的薪酬,而不是逼他們靠小費生存。生活成本一直上升,但工資卻沒漲,這只會製造惡性循環。」
(圖:加通社)T1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