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矯視重塑角膜毋須激光電流 新技術或成LASIK替代方案
[星島綜合報道]近視或遠視人士或許很快可以告別傳統激光矯視手術。美國科研團隊近日展示一項突破性技術,只需在眼角膜上施加輕微電流,便能於短短一分鐘內改變其弧度,達到矯正視力的效果,全程無需切割、無痛無創,被視為自LASIK面世以來最具顛覆性的矯視方法。
這項新技術名為「電機械重塑」(Electromechanical Reshaping, EMR),由美國Occidental College與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研究人員共同研發。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透明拱形結構,負責折射大部分進入眼睛的光線,若弧度不規則,便會造成近視或遠視。傳統的LASIK手術透過切開角膜瓣,再以激光削去部分角膜組織來重塑弧度,雖然成功率高,但始終涉及切割,會永久改變角膜結構,並存在成本高昂及術後恢復等問題。
相比之下,EMR的思路截然不同。角膜主要由膠原蛋白纖維組成,這些纖維排列與分子電荷共同維持其形態。研究人員利用特製的鉑金電極「隱形眼鏡」,於角膜表面施加低強度電流,暫時改變局部的酸鹼值,使組織變得柔軟,可以像塑膠般被壓模成新形狀。當電流停止,酸鹼值回復正常,角膜隨即重新硬化並固定在新的弧度之上,整個過程僅需約一分鐘,無需切割或移除任何組織。
在早期實驗中,研究團隊將此技術應用於12隻兔眼,其中10隻成功獲得矯正,角膜弧度的改變相當於改善約三百度近視。更重要的是,檢測顯示角膜並無細胞死亡或結構性損傷,顯示出高度安全性。研究人員指出,這項方法或能取代激光手術,為矯視帶來更便宜、更安全,甚至可逆轉的選擇。
研發團隊成員、化學教授Michael Hill直言:「LASIK本質上仍是切割組織,只是用激光代替了刀。相反,EMR完全不需移除任何物質,它或許能徹底改寫矯視技術的歷史。」來自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外科教授Brian Wong則補充,這項發現原本是偶然得來,源於他把活體組織視作可塑材料的思考,結果卻開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
目前,EMR仍屬於實驗階段,研究僅針對摘除的兔眼角膜進行,下一步將展開更嚴謹的活體動物實驗,以確認技術的長期穩定性與適用範圍。研究人員強調,從實驗室走到臨床應用仍需時日,但若一切順利,EMR將成為醫學界一場真正的革命。對於近視問題普遍的國家或地區,以至全球龐大的視力矯正需求,這項技術無疑帶來了令人振奮的想像空間。
T1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