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月壤研究重大突破 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

内地科研团队借由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嫦娥六号月壤样本,首次精确测定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这一发现精准限定该盆地形成时间,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时间点,向前推进至少1亿年,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该成果20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发表。

据央视新闻报道,在这项研究工作中,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徐义刚院士领衔的科研团队,在3.5克月壤中发现了三颗大小在150微米到350微米的特殊岩石碎屑。这些岩屑是阿波罗盆地形成时产生的撞击熔融岩石,是记录撞击事件最理想的“岩石时钟”。研究团队准确测定岩屑年龄,同时综合遥感图像和地球化学数据等多方面资讯,最终确认岩屑记录的41.6亿年为阿波罗盆地形成年龄。

相关新闻:大阪世博会︱中国馆13/4开馆  首度对比展示“正面、背面月壤”

嫦娥六号月壤样本揭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图为嫦娥六号月壤中识别的撞击岩屑。)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嫦娥六号月壤样本揭示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于41.6亿年前。(图为嫦娥六号月壤中识别的撞击岩屑。)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月球表面遍布的巨型撞击盆地,其中大多数是约38亿年前太阳系内小天体撞击的遗迹。科学界一直争论这场太阳系内“撞击风暴”是逐渐减弱的,还是在距今约40亿到38亿年间出现强度骤增。

这一持续数十年的争议源于月球上关键撞击盆地缺乏精确年龄数据。嫦娥六号采样点所在的阿波罗盆地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是该区域最大的次级撞击构造,其形成年龄可能标志着月球晚期撞击事件的启动时间。

综上所述,中国科研团队这项研究将月球“撞击风暴”开始的时间点向前推进了至少1亿年;并且通过分析,揭示了月球“撞击风暴”强度是呈渐变衰减趋势的,并不是强度骤增。这项研究将有助于推动人类重新认识地月系统的演化。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天价面馆|一碗面2千多元卖出逾10碗 杭州老板:不愁无人买

九三阅兵︱温家宝等元老亮相天安门城楼 胡锦涛、朱镕基未现身

九三阅兵︱新一代武器装备大晒冷 “航母杀手”导弹与“陆战之王”坦克齐相亮

真·沙漠大学|兰大学生持证骑骆驼返学? 校方咁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