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中醫望診即知心血管病 結合西醫可助療癒精神問題
- 林源泉醫生分享望診心血管疾病及用藥經驗。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星島記者黃憶欣報道】第3屆溫哥華中醫國際學術會議周六(16日)起在本拿比舉行,與會醫生認為中西醫結合治療可以更全面照護病患身心,中醫「望診」其實是預防醫學,如果能將中醫納入公立醫院醫療系統,可以提早發現病端,及早治療。
全球中醫藥醫學會聯合會理事長林源泉表示,心血管疾病屬高危險,每年因心血管疾病猝死者比例相當高,在台灣死亡率排名第二。林源泉專精心血管疾病的「望診」,此次來溫哥華,正是要提醒本地中醫或民眾注意,「面相」、「手相」不是江湖術士算命之談,而是人的外表可以看出身體的狀況,預知疾病的發生。
林源泉說:「不僅透過中醫望診可知心血管問題,中醫還可用藥治療心血管疾病。例如中藥的川七、紅花、洪錦天,不管在治療或預防,都發揮很好的療效,可惜中藥常被忽視,沒有好好運用。一般西醫在治療心血管疾病會開立抗凝血藥,但副作用非常大,容易伴隨胃潰瘍等出血症狀,這是中藥在治療上的優點。」
有鑑於目前人工智能(AI)應用日益普遍,中華全球經脈臨床醫學會理事長郭育誠演講「中醫與AI」,也成會上熱議主題。林源泉表示,傳統醫學能夠透過AI現代化,應用在教學和治療,可以量化、定位定向,指導中醫用藥精準度。
台灣11位中醫專家蒞溫交流,黃怡嘉醫生(後排中)專精中西醫結合診治精神疾病。
卑詩省近年來苦於精神健康與成癮問題,一般民眾尤其是加拿大人可能不了解中醫也能診治精神疾病。台北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任黃怡嘉專精「中西醫結合在精神醫學上的運用」,他向星島記者表示,中醫長久以來皆有診治精神疾病,例如古人講「癡呆」、「癲症」、「狂症」,只是西醫後來引領了主流醫學,西人不知中醫診治精神疾病的面向。因此,黃怡嘉主張中西醫結合看診及用藥,或能較全面療癒不同精神疾病。
黃怡嘉表示:「在台灣有精神問題求助中醫的患者約有三成,雖然有可能是透過西醫轉介中醫,但據統計經中醫治療後的精神病患再住院率有下降。不過許多中醫不見得喜歡診治精神病患,原因是部分病人具有危險性,因此中西醫結合會是比較好的方式。台灣的中醫養成幾乎都必須有醫院臨床兩年,因此中醫與西醫的教育水平相仿。」
國會議員張瑋麟(下圖)是台灣移民第二代,他以媽媽罹患癌症在台灣就醫時為例,了解到中醫在減輕罹癌病人痛苦的用藥上發揮了強大的效用。因此他主張卑詩省政府可考慮在公立醫院納入中醫部門,棘手的心血管疾病、癌症、腫瘤、精神疾病,與台灣交流中西醫結合治療。
(圖: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V02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