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加墨亦友亦对手 确认“三边共识”更利谈判

[世道仁心]我国外长和财长上周前往墨西哥。按他们的说法,是要“启动”与墨双边经济关系。
财长商鹏飞(Francois-Philippe Champagne)说此行“非常成功”,“讨论的深度和层次非凡”。
墨西哥总统辛鲍姆 (Claudia Sheinbaum)也说与加拿大的会谈“非常好”。双边协议呢?“没必要。”
客客气气没有惊喜
这种客客气气、没有惊喜的气氛,很能反映两国的关系。虽同属全球其中一个最大的自贸区,但彼此的贸易关系却不见得特别深刻,因为两者既是伙伴,又同时是竞争对手。
在《加美墨协定》(CUSMA)框架下的北美自贸区,美国的企位最清晰 — 最大消费市场,加墨虽是经济同盟,却又各有盘算,要争取美国市场。
同争一块肥肉
这个情况,看一看贸易数字就可以明白。2024年,加拿大出口美国商品,占总额75.9%;出口墨西哥比例仅1.1%。墨西哥出口美国商品,占总额82.7% ;出口加拿大,只有3.1% 。入口方面,加墨彼此的进口额,都约为2%。
很明显,加墨彼此都不是对方的重要贸易伙伴。更棘手的是,双方存在竞争关系,特别在汽车制造业方面。
汽车制造业竞争激烈
汽车是我国最大制造业之一,对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也是目前与美国关税博弈中一大焦点。
在20世纪大部份时间,我国都是美国汽车制造业最大伙伴。1965年签订《加美汽车制造协定》(Canada–United States Automotive Products Agreement,又称Auto Pact),消除相关关税,更是一个重要的转捩点。
协定大大促进我国汽车零件生产,以支援日益增长的汽车产量,提高汽车中加国制造零件的比例。我国在1965年与美国的汽车贸易逆差为7.85亿美元,到1971年已转为顺差。同期,我国对北美汽车市场的掌控,从7.1%升至11.2%。
到1994年,加美墨三国签署的《北美自贸协议》(NAFTA)生效,形势就有所转变。先是人工优势,再加上技术逐渐改良,墨国轻型车生产量,从1990年的82.1万辆增至2016年近350万辆,年均增幅达13%。到2010年,墨国占北美汽车生产份额,更逐渐超越加拿大。
去年,墨西哥以499.8亿美元出口额,成为美国最大汽车进口伙伴,占总额22.8%;加拿大只有12.9%。
加墨关系暂难见突破
汽车业对两国的制造业都相当重要。汽车业占我国制造业GDP总量10%;占墨国18%。
在现时的关税博弈中,汽车生产明显是特朗普的焦点。强调要把厂房搬回美国。如果美国车厂真的把部份生产线撤回,对外零部件需求势将减少,加墨都必尽力争夺余下的市场份额,向美国争取更有利的条件。
在彼此交集不多,却同争一块肥肉的情况下,加墨经贸关系暂难有突破性发展。
互相猜疑不利谈判
美国现时向我国征收35%关税,但在
《加美墨协定》(CUSMA)这道防火墙的保护下,实质影响并不广泛。
然而,协定将于明年举进行检讨。在现时的形势下,我方最需要的不是与墨“双边关系”,而是要跟墨西哥确认北美自贸“三边关系”的共识。如果美国找到缺口,削弱三边贸易框架,令加墨陷入互相猜疑的局面,形势将变得更为严峻。
文:廖长仁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