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76】香港人歧視內地人? 其實不見得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76】那個不算老的老人眼睛裡露出茫然。他說,「Overwhelming。」
我們聊天。他來自香港,我來自中國內地。我們聊些泛泛的話題,比如內地的人口。於是他說了這個詞。我都能夠想像他心裡想像的那個內地人擠人人挨人的景象。這個老人早年移民加拿大,從來沒去過內地。這就是他認為內地人太多,讓他「受不了」,「應付不來」的原因。
我是在一個乒乓球館遇到這個老人的。那段時間孩子迷上乒乓球,我家附近沒有球館,二十五公里外有一家。剛好我周末需要到那附近辦事,於是每周帶孩子去打一個小時。
第一次去,我足足轉了五圈才找到地方。球館在一個舊車店二樓,僅僅在消防門上貼了張紙條。好在孩子看到二樓窗戶閃過一個揮拍的身影。
球館是辦公室改的。來的都是常客。自己把錢放在門口一個小紙盒裡就行。我去找老闆,給孩子請教練,沒想到我們運氣好,請到的是香港青少年競標賽曾經的奪冠選手,對孩子的調教極其專業。教練告訴我,這個球館的老闆就是他在香港打球時的教練。有一堂課教練沒來,老闆親自教。我暗喜,孩子運氣太好了。
老闆和老闆娘應該都退休了,每天都待在一周七天開門的球館裡。老闆娘極和氣,告訴我走道桌子上有咖啡,可以自己煮。我用快忘光的粵語和她聊了幾句。我說我的粵語是在餐館打工學的。她說她以前在內陸開過餐館。
於是我想起我的一任前老闆,也是一對香港夫妻,開的也是夫妻店。他們的三個孩子都上中學了,平時就在餐館幫忙。老闆是個數學博士,平時拿本書坐在收銀台後面。老闆娘很愛打扮,也很兇,但是幹活超級麻利。
雜碎館餐桌上有酸梅醬和芥末醬。那天早上我單手舉著一大托盤新裝的醬料瓶,往餐桌上放,一轉身,撞上隔斷牆,紅的黃的頓時鋪滿一地毯。我當場懵了。
那天老闆來開早。平時文質彬彬的老闆馬上提來水桶,拿來毛巾,蹲下來幫我一起清洗擦拭。我們幹了十幾分鐘。那塊地毯雖然變濕了,但是乾淨了。老闆一句話也沒有說我。
老闆娘晚些時候才來。她不知道發生了事故,我也就逃過了批評。後來很久,我對老闆的寬容和善意都心存感激。

而我另一份餐館工作,也是一個香港經理給的。這家餐館有分店,我打工的那家由經理全盤管理。後來彼此熟悉了,他嘗試和我講普通話。我一聽就知道,他沒和內地人打過交道,沒說過普通話。他的普通話,就和陳奕迅剛進入內地市場時說普通話的調調是一樣的。
但我一個香港同事對我就沒有這麼友好。這個工作能力很強的同事也和經理一樣,不會說半個字的普通話。沒關係,我們可以用英文聊天啊。但是沒有,她就是當我不存在。除了工作上不得不用英文進行最基本的交流,她和我沒有說過一句多餘的話。她的臉色也始終是冷淡的。我當時心想,我沒有欠你錢啊,為什麼都不對我笑一下。
很久我都無法理解她對我的態度。既然找不到原因,我就將其歸因爲「歧視」。我心想,大概就是因為我是內地來的,所以她看不起我吧。不然,為什麼她和經理有說有笑,看到我就變成一張冷臉呢?
我找「歧視」這個理由,也是為了給自己的心態找平。不然,每天遭遇負能量,也是很沮喪的。很久以後再回首,我才意識到,也許不見得是這樣。
也許她無非就是從來沒有和內地人打過交道,而心裡又存著那時候內地以外的華人對內地人的刻板印象。這些刻板印象肯定包括窮,土,人太多。還有哪些?我不知道,非內地人可以補充。於是她看到我這個活生生的內地人站在她面前,心裡就和球館那個老人一樣,產生了overwhelmed的感覺。於是她選擇退避三舍。如此而已。
這其實是人在面對未知的人和事時的正常反應。而她和我之間始終未能化冰,除了這種地理和身分的分隔,大概還因為她為人處事的方式,本來就是大城市培育出來的人際常態,而「鄉下」來的我,既不外向,屆時也有強烈的自衛心。
所以我得出結論,她並不是有意「歧視」我。
「歧視」這個東西,當然真實存在。只不過近年來,「歧視」變成了被屢屢濫用的大帽子。這頂大帽子把人們簡單分類貼標籤,人為製造隔閡。那些把「歧視」當作百用百靈的武器的人,其實暴露的是自己的狹隘和淺薄。
本來嘛,大家都是人而已,有咩分別呢。
撰文:語冰
圖片:資料圖片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