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居住
传入的 cat_slugs: %e5%b1%85%e4%bd%8f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栏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561
最大页数: 57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03243, 7302389, 7302412, 7302226, 7301265, 7291965, 7291169, 7290978, 7289018, 728682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6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29

【非常人物】从香港到满地可 两位早期移民父亲不谙法语的兴家奋斗史

【非常人物】每逢父亲节,总令人想起那些“为家庭默默付出”的父亲们。回望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父亲在异乡白手起家,为下一代开拓未来。

在满地可,记者遇上两位父亲——一位是从香港移居至满地可60年的黄云山公所主席黄蔚岳,目睹当地唐人街历年兴衰;另一位是金丰酒家东主石耀华,不仅把餐馆打造成首屈一指的华人食肆,也一手养育两名女儿,默默书写移民奋斗故事。

黄蔚岳移居满地可已60年。

石耀华移民满地可近30年。

黄蔚岳:移民满地可60载 对香港满载思念

走进黄云山公所,柔白灯光洒落一室静谧,墙上悬挂著一排黄氏宗亲故人的照片,朱红色神枱静立一隅,气氛庄重而肃穆。此时,一位戴着“I love Hong Kong”字样鸭舌帽的长者迎面而来——他是现年七十七岁的黄蔚岳,是满地可黄云山公所主席。

黄蔚岳三岁时,随家人从中国内地“逃难”至香港,并在深水埗定居、读书。他坦言,那段时间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光,“我心仲系钟意香港,睇到香港咁样,我真系好心噏。我哋(六十年代)去𠮶阵时系好好㗎,真系好怀念香港。”

六十年代,香港经济尚未起飞,当时他的父母在香港难觅工作。于是一九六五年,他十七岁时,随父母移居到满地可。当时满地可唐人街是加拿大最早期发展的华埠之一,吸纳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完工后移居至其他省份的华工,也聚集了早期《排华法案》废除后首批申请家庭团聚的华侨。

公所内设有神枱供奉先人,气氛严肃。

“我一九六五年过嚟(满地可)𠮶时好旺㗎,酒吧开到夜晚三点,World Bank、Bank Of Montreal、Scotiabank总部全部喺度。”当时,他的父母在满地可从事餐馆及饰物工厂,“初初嚟到好唔惯,𠮶阵时(满地可)华人系五千人。喺唐人街揾食,你要讲台山话,唔系讲广东话。”当时,他经常到华人书局买香港报纸一解乡愁,每次等待至少两个月,越洋寄至满地可。

后来,魁北克省于一九八〇年及一九九五年进行独立公投,当地华人因为恐惧,搬离满地可。黄蔚岳忆述当时情况,“啲人有钱去多伦多投资,因为多伦多唔使讲法文,所以啲香港人去晒𠮶边,变咗多伦多兴旺,我哋呢边衰落。”是故,满地可华人被挪揄为“农夫”(Farmer),黄蔚岳心有不甘,直言满地可发展有近400年历史,更曾举办世博、奥运,非“乡下地方”。

那么法文是否在满地可“生存”的必要条件?黄蔚岳笑言,“其实啲法国人唔难相处,如果你讲咗两句(法文),你唔需要讲得好好,佢都好Happy(开心)。”

黄蔚岳戴着一顶“I love Hong Kong”帽子,他直言目前仍心系香港,1992年却是他最后一次回港。

仍选择留下 根在满地可

时至今日,满地可唐人街已由大批中国新移民占据,黄蔚岳说,“依家差唔多有一半人讲广东话,一半讲国语,因为大陆𠮶啲移民嚟咗好多”。

眼见身边人一个个离开,搬到其他城市生活,为何他仍选择留下?黄蔚岳告诉记者,虽然两个女儿,分别搬到多伦多和渥太华居住,两夫妇不时前往探望,但相熟朋友始终留在满地可,“你嘅根喺呢度,好讲唔好听,你连寿地都买咗喺度,你点走啊?”

不过,他向记者称说,由始至终最爱香港,却自一九九二年起没有再回港。问及原因,他只以“心照”回答记者,“依家返去冇乜意思,依家香港你都知点啦”。

公所后继无人 面对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黄蔚岳自一九九九年起,获选为黄云山公所主席,同时是满地可中华会馆主席。满地可中华会馆是在一八八九年,即清朝光绪十五年成立;经历逾一百三十年,许多辖下社团会员已不复在;公所方面,虽然谭、李、黄、陈氏四姓是满地可华人社区最大影响力的宗亲,可是随着侨社老龄化,黄蔚岳担心后继无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竹升”不懂中文,遑论著手处理与华人沟通工作。

他续说,始于上世纪,公所对当地华人提供各种支援,如透过“三益”集资,支援有需要会员开洗衣店、餐馆等,协助他们在异地安居;时至今日,已转为凝聚华侨社区力量,如举行“春宴”传承中华文化。

石耀华:不懂法文仍能到满地可“开荒”

另一位移民奋斗的爸爸,是金丰酒家东主石耀华。现年六十八岁的他,移加前在香港从事地产代理,后来辗转到美国、多伦多发展,最后于一九九六年决定到满地可“开荒”,入行餐饮业并接手金丰酒家。如今,酒家已逾四十年历史。

问及入行餐饮业之故,石耀华表示,除了是因为较易入行外,当地华人食肆竞争较少,变相较多商机,“今时今日嘅酒楼,如果喺(满地可)唐人街,剩得两间酒楼,外围仲有三四间,加埋都唔超过五六间,多伦多通街都系酒楼、餐馆,我哋比较冇咁大压力。”

金丰酒家东主石耀华

金丰酒家至今逾40年历史。

留在满地可“听天由命”

当年他带着两名女儿移民满地可。时至今年,女儿选择在多伦多发展,他却仍然留在满地可,他笑言是“听天由命”,“做下生意,咁样就算”。

他又向记者坦言,在满地可生活不用懂法文,“当你穷嘅时候,畀你学到法文又点呢?你有钱嘅时候,洗咩学法文?你身边嘅律师、会计师都识法文,所以我从来唔会考虑语言问题。”他说,眼见很多满地可老华侨都不懂法文。

他认为,相较其他城市,满地可是“五十年不变”。九十年代港人移民潮期间,曾有不少香港人选择落脚满地可,但后来因多伦多与温哥华发展迅速,不少人又陆续迁离。然而,近年中国新移民涌入,使得当地华人社区再次注入新血。因此,满地可华裔人口三十年来变化不大,一直维持约十万人左右。

真正的变化,是城市面貌——他回忆,当年初到埗时,满地可不少地方是一片“烂地”,如今这些土地早已被新建楼宇取代,城市风貌悄然转变。

满地可唐人街面对人口老化问题。

两女无意承继父业

谈及他在满地可经营酒家,他透露约八成顾客是洋人,但他坚持“唔呃鬼佬”,保留正宗粤菜口味。所聘点心师傅最年老者为70岁,招牌点心包括虾饺、烧卖,其次是炸物,每款均有二十至三十款选择。

作为魁北克华人餐饮协会会长,他说满地可华人餐馆面对的最大挑战,除了是当局查税严谨外,也面对抽查卫生问题,“我哋呢边啲餐馆,卫生官好容易停你一个月,譬如我哋唐人街周街都系老鼠,唔知边度嚟,曱甴亦都系,天气一暖,啲曱甴又有㗎啦。”

经营酒家逾四十年,两名女儿却无意承继父业——会否担心这份心血,终有一天在满地可隐没在时光中?对此,石耀华格外豁达,他笑着说:“历史嘅嘢系一路变,有咩唔舍得?可以生存嘅,呢间嘢会自然继续生存落去;如果呢一行系唔得嘅,佢自然会消失”。

采访、摄影:何逸蓓

T10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卑诗省促联邦通过保释改革法案 加强监管性别暴力罪犯

【夺命车祸】多伦多跑车撞电线杆 女乘客当场死亡

改编易卜生经典剧目 广东话版《玩偶之家》慈善舞台剧周六上演

卑诗头顶莱蒙彗星将肉眼可见!未来几天请仰望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