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啤酒之道】海風徐徐中品嘗佳釀豪吃在地美食

【星島記者黃憶欣報道】雖然世界各地喝啤酒的習慣都不盡相同,對於愛好啤酒的人來說,溫哥華無疑是天堂,拜多元族裔交融成此地特殊的美食文化,除了正式的法國餐廳之外,幾乎每一家餐廳酒單上都少不了啤酒,一般餐廳如此,餐酒吧(Restaurant & Bar)的Happy Hour文化,讓小酌一番有了更多的選擇。
真懂喝啤酒的人,除了挑剔更多重繁複的口味之外,也講究喝啤酒的文化,高爾夫球場少不了啤酒,「高手」則會認識到啤酒不僅要好喝,它還是藝術與科學的融合體。因此到溫哥華任何一家餐酒吧點酒,會面臨一長串的酒單,選擇性格各異的自釀「麥酒」(Ale)才是王道。
Ale是Beer的舊稱,兩者都是啤酒,差別在於前者指的是自釀發酵的啤酒,後者多半指的是工廠製造的,因此有人用「頂級發酵啤酒」(Top-Fermenting Beer)來定義Ale。

自釀啤酒是以大麥麥芽、水、酵母、啤酒花或其他香料自然發酵而成,不像有些大廠啤酒會摻入糖,不過由於是自然發酵,要費時6到7個星期的時間才能完成,之後分裝成一大木桶(Cask)或小桶(Keg)。有些酒吧會舉行「木桶之夜」(Cask Night),推出釀酒師新近得意之作。
自釀啤酒的花樣很多,光是Ale就有六大類:Bitter、Brown Ale、Pale Ale、India Pale Ale、Scotch Ale、Irish Ale。北美比較常見的有英式Brown Ale 、Pale Ale、India Pale Ale,而承襲歐洲的自釀麥酒還有比利時的Dark Ale、美國的Cream Ale。

Bitter是最普遍的麥酒,特色是含有啤酒花的苦味,呈深琥珀色。Pale Ale顏色較淺,較有啤酒花味的麥酒。Brown Ale為甜味、深色,啤酒花用得較少的麥酒。至於源自德國的Lager是一般眾所常喝的Beer,味道較清淡,以低溫徐徐發酵再經長期儲存而成,海尼根就是Lager;而Stout黑啤酒,具有順暢濃郁的味道,愛爾蘭健力士(Guinness)則屬此類。

在溫哥華,較受歡迎的自釀啤酒則是各種Pale Ale。India Pale Ale或許藉由印度餐廳之名廣為流傳,使這種有較強烈的啤酒花味道的Pale Ale頗受人喜愛。而各家自釀Pale Ale所加入的口味有些不同,有的帶蜂蜜的味道,有的帶花香、果香、榛果香,正是因為如此,也才使得這些自釀酒吧總是讓人期待。

溫哥華幾家著名的自釀酒吧,通常進門後一定可以看得到微型釀酒發酵爐,除證明自釀啤酒的正統身世之外,多少也襯托出酒吧的格調。根據旅遊局規劃「卑詩啤酒之道」(BC Ale Trail)的介紹,今年有22條品嘗精釀啤酒自助遊路線,要卑詩省民別老待在溫哥華,往東至菲沙谷、往南到三角洲,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區海邊各有所好。

位於杜華遜(Tsawwassen)南部的Southland是一個新開發區,鄰近界限灣區域公園(Boundary Bay Regional Park)及百年海灘(Centennial Beach),當地的Four Winds釀酒廠以創新著稱,曾出品60多款啤酒,包括與各餐廳合作的限量版本,值得造訪順遊,那裏的天氣較之卑詩其他區域,有著更多的日照和涼爽的海風。

為了搭配自家精釀啤酒,Four Winds Beach House餐廳主廚設計了系列下酒菜,肥美鮮甜的生蠔、採用龍躉(lingcod)的炸魚塊(Crispy Cod)不讓人失望,炸蠔菇(Hot Oyster Mushroom)、布拉塔芝士佐桃子醬、鹽泉島淡菜則是卑詩食材完美結合。







(圖:星島記者黃憶欣攝)
V02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