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票者的政治參與】港青新移民體驗聯邦大選 投身加拿大大選義工行列

【2025聯邦大選】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於4月28日舉行,全國343個選區同步投票,選出眾議院國會議員。此次選舉對於近年到埗的香港人新移民社群具有特殊意義,因為他們首次有機會見證全國聯邦大選。保守黨與自由黨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部分選區因涉及中國與香港政治議題而受到廣泛關注。有未獲得永居身分的港人,主動參與選舉義工工作,藉著是次選舉增加在加國的政治參與度。
Ranee:雖無投票權,仍希望透過行動參與民主進程
來自香港、透過加拿大政府2021年推出「港人救生艇」計劃中Stream A讀書移民途徑來加的Ranee,到加接近三年。在尚未獲得永久居民身份、無投票權的情況下,她主動參與2025年加拿大聯邦大選,於萬錦—於人村(Markham–Unionville)選區擔任保守黨候選人馬榮錚Michael Ma的助選義工。她坦言,這次經驗不僅讓她更加了解加拿大的民主制度,也觸發她對政治參與的深層思考。
Ranee指出,她是透過Stream A完成一年課程後申請永久居民資格,目前仍在審批中。儘管無法投票,她仍選擇投身選舉事務。談到參與動機,她坦言:「一來這段時間比較空閒,二來我之前在香港都留意和關心政治。我看見竟然有人說要將Joe Tay『送中』,我就會想:『為何來到加拿大後,好像對政治恐懼仍是如影隨形』,這是我關心(選舉)的開始。」
她所指的,是選舉期間引起社區關注的爭議事件——聯邦自由黨候選人蔣振宇(Paul Chiang)曾公開建議將代表保守黨出戰的候選人鄭敬基(Joe Tay)「交予中國領事館,以換取香港警方 100 萬港元懸紅」。

新移民港人Ranee透過「救生艇計劃」來到加拿大,雖然未有投票權,仍循其他途徑參與今次大選。
認同候選人理念 參與選舉從了解開始
Ranee表示,她原先並不認識馬榮錚,但在義工過程中逐漸了解對方背景後,發現他與香港有一定連結。「如果在選擇支持一個候選人時,我會看他與我的理念是否相似,我會偏向願意了解一個與香港有較多連結的候選人。」
她指出,加拿大與香港的選舉制度在政黨分布上頗有差異:「我認為加拿大的候選人選擇不如香港多。我覺得在以前的香港,政黨較多,選票亦較分散;加拿大則主要是保守黨和自由黨之間的競爭。這個較特別,讓我在參與(選舉義工工作)時有較不一樣的體驗。」

親身參與監票 程序嚴謹透明
Ranee亦有參與投票日的監票工作,描述過程時表示:「我會形容為一個『簡單而隆重』的監票儀式。我所負責的票站是一間condo的樓下,只要(投票結束)時間一到,票站關門後,工作人員就會把票箱封起來,開始準備相關工作。我們隨後會將選票打開,看看那張選票投給哪一位候選人。」
她對加拿大選票的多樣表達方式印象深刻:「選擇心儀候選人的那一欄上,無論你選擇以哪一種方式,例如選擇以剔號和交叉投選心儀候選人的選民各佔一半,甚至把整個圓形選項填黑都可以。無論以不同形式符號表示,都是一張有效的選票。」
助選經驗成長多 語言優勢成重要資產
對於整體參與選舉的體驗,Ranee坦言:「第一次親身見證加拿大的大選,我覺得頗刺激。」她回憶在選舉初期與選民互動時,選情尚未明朗,「可能選民們比較害羞,還是他們還未決定好,不肯定他們的取態如何,或是投給哪一個候選人。」但結果證明選民的支持超出預期,「到開票時發現,有很多選票都是投給保守黨,我覺得之前的努力沒有白費,以及我們之前走訪選區內不同地方是有成果的。」
她也分享了義工工作中最令她難忘的片段——語言支援所帶來的實際幫助:「萬錦-於人村這個選區較多華人,特別是香港人,有很多家庭中年紀較大的公公婆婆,他們不諳英語。這個時候,作為香港人,我們懂得至少三種語言(廣東話、國語、英語),這有很大幫助。最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婆婆不懂得說英文,她以廣東話詢問我有關Michael的背景,我可以解決她的疑問。令我感到最滿足。」
撰文:Cyan
攝影:胡智豪
T1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