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隐瞒什么?】街头购得“更安全药物”14岁少女吸毒致死 父状告政府

【星岛综合报道】2022年8月19日,14岁的少女K服用了她认为是政府供应效力相当于海洛英的所谓“更安全药物”氢吗啡酮,第二天祖母发现她死在家中。她的父亲正就此向政府提出诉讼。卑诗法医官断定她的死与“更安全药物”无关,但有解剖病理学家对死因报告提出质疑。
卑诗省府一份内部文件显示,政府处方的氢吗啡酮数量近年飙升了20倍。从2022年到2024年,派发了2,000万粒。

居于大温高贵林港的斯沃德(Gregory Sword)过去14年习惯了亲手搂着女儿,如今天人永隔,只得揽着她的骨灰瓮,不禁哽咽起来。这位父亲说:“我永远看不到她毕业,永远看不到她结婚,永远看不到她诞下我的孙子……这是我内心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黑洞。”
他和女儿一个要好的闺密少女G都认为,K相信这些来自街头非法贩卖的毒品是安全的,因为是来自省政府管理的“更安全供应”(Safer Supply)计划,这些物品效力相当于海洛英。

温哥华救护员向一名用药过量者提供协助 (图:加通社)
斯沃德在染上毒瘾女儿死前那一年间,曾努力尝试为她寻求协助,但遇上重重困难。他归咎卑诗省的“安全供应计划”和“合法青少年治疗条例”,加重了他女儿所面对的问题,最终导致了她薄命早逝。
他说:“卑诗省的法例就是这样,没有孩子他们的同意,你不能强迫未成年人士进戒毒所。未得他们同意,父母不能管教12至18岁的孩子。”
他正在向卑诗省和联邦政府提出集体诉讼,要求当局要为他所指的制度性失误负责。
卑诗省的“处方更安全供应”计划于2020年推出,目的是减少成瘾者对街头毒品的依赖,成瘾者可获处方供应氢吗啡酮(hydromorphone),那是一种效力相当于海洛英的药物,以作为可能致命的街头毒品的代替品。
父误会毒品是雪糕 女以为“安全供应”真的安全
据《Canadian Affairs》报道,获处方“更安全供应”的使用者,很多时会将他们免费从政府获得的氢吗啡酮变卖,有时甚至会卖给青少年,以套现购买毒性更强的毒品如芬太尼。
据少女G所说,她和死者K会从一位同辈朋友手中取得这些俗称为Dilaudid或“dillies”的氢吗啡酮,这个朋友是在温哥华市中心东端区(Downtown Eastside)买货。

少女K (右)父亲斯沃德(左) 质问:“政府到底在隐瞒什么?”
斯沃德自责,当初无知地以为“dillies”是指雪糕店里的雪糕条Dilly Bars。“我女儿会问我拿5元,然后说她们要去雪糕店吃Dilly Bar。”
直至法医告知他,在少女K体内发现了三种物质:氢吗啡酮、可卡因和MDMA,他才首次知道那是什么回事。
他批评省政府的安全供应计划以安全为名,却缺乏可保障安全的措施。“我女儿知道这些物品的来源,所以她觉得放心,因为毒贩一直告诉她这是来自政府‘安全供应’的。”
省卫生厅去年把“处方更安全供应”改称为“处方替代品”计划。

政府三年派2000万粒 流入街头1蚊大平卖
少女G指该个政府计划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发放的数量。她说:“如果他们开出的处方剂量恰当,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她指成瘾者通常会出售一瓶有14粒的药片,每粒售价低至1元。
上月初外泄的一份卑诗省政府内部文件显示,政府提供用于治疗成瘾者的氢吗啡酮,数量近年飙升了20倍。从2022年到2024年,供应了约2,000万粒。(见另文)
斯沃德估计女儿在死前与毒瘾挣扎了18到24个月。2021年8月21日,她首次发生服用过量毒品,之后他试图让女儿接受戒毒治疗,可是一位戒毒辅导员告诉他,因为K已年满12岁,所以需要先得她口头同意,而K拒绝了接受治疗。
卑诗省有两条法例保障少年拥有决定是否接受治疗的权利,《幼儿法》(Infants Act)容许年满12岁者在清楚治疗及其影响的情况下,同意或不同意自己接受治疗;而《精神健康法》(Mental Health Act)则规定,必须在取得其本人同意的情况下,才可让12至16岁的人接受戒毒或精神健康治疗。
省精神健康及癖瘾厅在去年6月一份声明中表示,政府高度重视在保障个人权利与履行协助精神病者的义务之间取得平衡,并强调优先考虑的是自愿性治疗。
卑诗省府昨(12日)公布,将采取新措施改善严重精神健康与滥药综合问题患者的护理服务,包括采取非自愿治疗方法。(见另文)
戒毒员坚称 未获少女首肯不可介入
去年9月,斯沃德自费从温哥华飞到渥太华,向国会的卫生事务委员会作证,力陈省府安全供应计划的失败,然而他述说女儿的悲惨故事未有引起会上任何自由党或新民主党议员向他提问。

斯沃德说:“她很轻易就能获得源自政府安全供应的物品,只需在Snapchat上点一下,五分钟内就得到任何她想要的毒品。”
他表示,对很快便放女儿出院的心理健康专家,以及坚称在未获得K明确授意的情况下不可介入的戒毒辅导员,感到沮丧。
他指在K死后,情况未有改变,K的几位朋友已经多次用毒过量。他也对戒毒治疗拨款不足感到失望,并指K一位朋友在求助后等了一个多月,才等到戒毒治疗床位。
专家:持续提供鸦片药物 无助成瘾者脱恶习
在会上作证的一些专家也批评更安全供应计划,满地可大学(Université de Montréal)临床心理学家康罗德(Patricia Conrod)指出,该计划增加了青少年取得强效鸦片类药物的机会,政府在推行“减少伤害”政策的同时,应当重视提供治疗和辅导服务。
在安省执业的癖瘾科医生贾德森(Martyn Judson)表示,安全供应计划的监管不足,导致鸦片类药物被挪用。他说:“鸦片类药物的持续供应,会导致成瘾现象的持续存在。这不会改变他们的个人生活方式。”
他指责过量用药和让获处方者在缺乏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使用,是“不合理”和“等同于疏忽”。
在今年2月一份有关安全供应物品被大量挪用的内部文件外泄后,卑诗省卫生厅宣布,限制“安全供应计划”的药物使用模式,取消准许获处方者自携回家使用,只准他们在有人员在场目睹的情况下使用。
K的家人和朋友都指她有服用在黑市贩售的“安全供应”氢吗啡酮的习惯,然而卑诗法医服务处的报告指,她是死于可卡因和MDMA(俗称狂喜、Ecstasy) ,氢吗啡酮被排除在死因之外。
未验尸断死因 卑诗法医数据受质疑
温哥华综合医院(VGH)解剖病理学主管兼卑诗大学(UBC)医学院临床副教授奥德(Matthew Orde)质疑法医服务处,只根据毒理测试作结论,没有进行解剖验尸。卑诗省法医只向约15%疑似死于毒品的人进行验尸,远远低于安省的100%和亚省的90%。

温哥华综合医院解剖病理学主管奥德
奥德表示,对K的个案没有安排剖尸调查感到震惊。“我们的验尸官没有像大多数加拿大同业那样做,这让我很生气。”
卑诗省法医很多时靠毒理测试来判定死因。有别于安省和魁省,这里的法医官并不需要拥有医学学位,很多都是执法机关或法律背景出身,他们不会验尸,验尸工作须由验尸专家进行。
奥德批评卑诗法医服务处没有遵循最佳做法,只关注毒理测试中显示的可卡因和MDMA引起心律不整,而忽略了苯二氮平类药物和氢吗啡酮的可能在作用。政府“安全供应”计划提供的物品之一正是氢吗啡酮。他从K的年纪和身体状况估计,她死于可卡因的机会不大。
斯沃德也对当局没有对女儿剖尸检验表示不满,他说:“这让我质疑他们为何不进行验尸,我们的政府到底在隐瞒什么?”
卑诗法医服务处发言人曾表示,截至2022年12月数据,仅有5%的药物中毒死亡与氢吗啡酮有关。
时任省精神健康及癖瘾厅长韦瑞珍(Jennifer Whiteside)在去年6月就K的死亡发声明回应: “我们正在采取主要行动扩充治疗,并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早期介入服务,以免问题由小变大。”
斯沃德正与一些声称子女因省府“安全供应”药物被挪用而染上毒瘾的家长,向政府提出集体诉讼,其中一名家长的女儿A,公开了自己在温哥华街头购得被挪用处方药并染上毒瘾的经历。(见另文)
相关新闻:【校园氾毒】中学生亲述校内一半人吸毒 “安全药物”温东街头有售每粒1元
相关新闻:震撼性文件外泄 卑诗“安全药物”被挪用牟利60多家药房涉事
相关新闻:卑诗新民主党政府兑现承诺:必要时将对精神病及滥药患者强制治疗
相关新闻:14岁华裔少女吸毒致死 父母痛问政府:为何不能强制戒毒?
相关新闻:【毒品政策大辩论】区泽光:防毒教育松懈 毒品流入校园问题恶化
图:Adam Zivo纪录片截图、Gregory Sword
V2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