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生育
传入的 cat_slugs: %e7%94%9f%e8%82%b2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51
最大页数: 6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01343, 7299812, 7298677, 7290121, 7229136, 7158891, 7101356, 7035222, 7029571, 6982389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4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4-12-20

赴美產子者紛紛轉赴加拿大 溫哥華月子業復蘇全靠特朗普

在列治文經營月子中心的Liga Lin (右)及其助手Evelyn 在列治文經營月子中心的Liga Lin (右)及其助手Evelyn

 

【星島綜合報道】隨著特朗普簽發行政命令停止向美國「雙非嬰」簽發公民證,很多來自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的產婦,正考慮轉往加拿大產子,讓嬰孩取得外國公民身份。在溫哥華一度十分蓬勃的月子行業,自新冠疫情以來趨向式微,至最近似乎復蘇過來。

據加通社報道,溫哥華一家月子中心的經營者林女士(Liga Lin,譯音)表示,自從特朗普宣布要終止美國的「出生公民權」以來,她的電話就一直響個不停。

她的公司專為非居民產婦安排住宿和服務,顧客大多來自中國內地、台灣和香港,她們都希望為即將出生的子女獲取加拿大公民身份。

到加拿大產子  成小紅書熱話

月子產業在美國也存在,但特朗普的行政命令使業界天翻地覆,儘管美國地方法院稱有關的行政命令「公然違憲」,暫停其生效,但仍引致很多想到美國產子的準母親憂心忡忡。

在社交平台「小紅書」上,許多中國人正在討論他們應該按原定計劃到美國生孩子,還是改往加拿大等其他國家。

林經營的公司推出費用高至10萬元的「套餐」,為產婦提供住房、保姆、管房和按摩服務。她說最近接過一名正在美國一家月子中心待產的中國女子打來的電話,表示對特朗普的新政策感到徬徨。

林以普通話說:「她非常擔心,問我加拿大會否有類似的行動。她想過來加拿大生孩子。」

在新冠疫情期間,加拿大的「產子旅遊」活動大幅減少,但林和卑詩省其他同業均表示,自從去年12月特朗普準備上台及公布新政策以來,他們收到關於前來加拿大產子的查詢不斷飆升。

相關新聞:卑詩生育旅遊重回疫前水平 加拿大會否隨美國拒「雙非嬰」公民權?

吳秀美自2013年起在列治文市經營一家月子中心。

她以普通話說:「自特朗普上台後,我公司接獲的查詢大增,很多顧客決定從美國轉到溫哥華產子。」

她指以前的顧客會仔細查問,現在的則較爽快地簽約,多了一種迫切感。

吳說:「對於在溫哥華做這行的人來說,這真是個好消息。」

月子首都列治文   疫前雙非嬰佔四分一

格里菲斯(Andrew Griffith)是加拿大公民及移民局(Department of Citizenship and Immigration)前局長,他一直在研究加拿大產子旅遊業的變化。

他表示,特朗普的行政命令需要修憲才能生效,但這已足以讓有意赴美生孩子的遊客感到不安和恐慌。

相關新聞:特朗普停向移民在美出生子女發美籍 華埠僑界興訟指違憲

他提供的數據顯示,受到疫情期間旅遊限制的影響,近幾年來加拿大產子的遊客人數大幅下降了一半;但「雙非嬰」的數目現在已回到接近疫前水平,單在去年就躍升了46%,估計達5,219人。

產子旅遊帶來的初生嬰約佔加拿大全國約1.5%,然而不少人批評這給醫院造成了負擔。格里菲斯指人數其實相當少,但對公平性的觀感產生了影響。

麥馬士達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婦產科系主任巴雷特(Jon Barrett)於2023年在《加拿大婦產科期刊》(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enaecology Canada)發表了一份意見書,表示醫院和醫生應該對產子旅遊採取「零容忍」態度,除非情況危急,否則不應接收這類病人。

格里菲斯表示,列治文曾是加拿大產子旅遊業的首都。溫哥華沿岸衛生局(Vancouver Coastal Health)的數據顯示,在2018年度,在列治文醫院出生的嬰兒中,有超過23%為「雙非嬰」(即父母都不是加國居民);然而去年這比率已下降至6.9%。

他認為,目前難以估計特朗普的政策會對加拿大的產子旅遊業造成什麼影響,但已迫使加拿大要重新審視「限制產子旅遊的必要性」。

產婦赴美因名校多   加拿大勝在福利好

在列治文從事月子業的彭文思(Wenshi Peng,譯音)表示,最近接獲的查詢增加了三、四倍,但顧客未見增加。

他指出這些顧客都自付全費的醫療服務,因此不會增添加拿大醫療的負擔。「她們通常給醫院支付至少1.3萬加元,如果遇到麻煩,金額更可能翻倍。」

林女士指出,美國的產子旅遊業比加拿大的更成熟,但對於一心為孩子取得外國公民身份的母親來說,兩地各有吸引力。

她們既喜歡美國有眾多名牌大學,又受到加拿大有安全的校園環境和良好社會福利吸引。「多年前,很多在台灣科技公司工作的母親聯群結隊到美國產子,現在她們會改來這裡。」

她本身也是兩子之母,所以很明白顧客不惜遠赴他鄉分娩的用心,無非想讓孩子有更好的將來。

她說:「一些父母決定來這裡產子,因為他們擔心十年後政策會變,孩子將更難到外國留學或移民,而且到時的費用會比現在的10萬元高得多。」

圖:加通社

V2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陶傑專欄】弱勢與特權

安省未來三年增撥近十億家居護理費 冀紓緩醫院床位壓力

【小杜新戀情】杜魯多和佩芮首度公開以情侶身分亮相

嘉甸拿高速公路維修工程提早完成 路段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