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48】杜魯多下台 我們日子就好過了?怎麼可能

【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48】杜魯多果然扛不住壓力,辭職了,很多人「喜大普奔」。至於嗎?
真以為杜魯多下台,一切都會自動好起來?怎麼可能。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的原話是這樣的:不要以為投票將自由黨趕下台後,所有問題隨即迎刃而解。
保守黨黨領博勵治,也是下任總理大熱人選。他接受採訪時先給民眾打預防針,降低老百姓預期值,真是明智。這反而使我心中更抱期望:希望保守黨政府上台,也是這樣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風格吧。
但博勵治說的真是大實話。
首先,在民主體制下,他想辦事,沒有那麼容易。想削減政府開支,想減稅,想減少企業福利,這會動多少人的蛋糕?誰又會把既得利益拱手出讓?而民主體制下,所有提案就要經過討論,諮詢,一讀,二讀,再三讀。辦成一件事,不死也要脱三層皮。
其次,博勵治如果成功當選,他的個人能力和操守也面臨考驗。

我不是針對博勵治本人,相反,我看過他的諸多發言,覺得他思維敏銳,說話一針見血。我對他印象很好。但是作為反對派旁觀和批評是一回事,動手實操是另一回事。他一旦上台,任何人一旦上台,就開始捉襟見肘,是必然的事。
何況,「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博勵治在國會誦讀杜魯多的飛機餐菜單時大快人心,可是如果他自己成為餐桌前的那個人,他對自己的約束力如何呢?這一點我們目前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早就被歷史證明:抵抗權力的誘惑和腐蝕,是天底下最難的事之一。
這麼說來,我們是不是應該指望博勵治是個「明君」?甚至覺得民主體制還不如舉國體制?
要這樣想,那就真完了。因為舉國體制下,權力集於一身,出現「明君」是不可能的事。只會必然被「昏君」斷送國家和百姓。
還是效率雖然稍顯低下,但是有機會改弦易轍的民主體制要好一點。
想到這裡,我擦了一把冷汗。
壓壓驚,還是為杜魯多辭職感到高興。這意味著擅長喊口號和樹旗幟的自由黨政府十之八九要下台了。加拿大明明擁有廣袤鄉村地區和龐大工作階級,卻理念「超前」,花納稅人的錢修空中樓閣,積極充當身分政治馬前卒,害老百姓度日維艱。現在保守黨估計要上台了,總能踏踏實實搞經濟了吧?

必須搞經濟,只能搞經濟,因為這是解決所有問題的唯一道路。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經濟是底線,是立足之本。因為只有搞好經濟,老百姓和國家都有能力達到收支平衡,才能夠談其他。
就老百姓來說,首先是要有可能養活自己。在現代商品社會裡,個人要能夠靠出售時間和技能,獲得足夠的收入,過上日有三餐夜有眠床的最低限度的體面生活。
只有解決了生存問題,個人主義才有可能萌芽,發育,茁壯成長。我們作為個人,才有可能發展我們的興趣愛好,充實我們的頭腦,思考我們所在的時間和空間,樹立和維護我們生而為人的尊嚴。
只有我們都能過上有底線和有尊嚴的生活,人和人之間的平等才有可能真正實現。
否則,個人無法依靠自己的努力活下去,要依附他人或者集體來獲取生存安全,就必然只能出賣自己的個性和地位,淪為附庸。等級就是這麼出現的,歧視就是這麼來的。
國家也是一樣。搞好經濟才是唯一出路。
國家和小家庭一樣,開源節流才是硬道理。資源該開發的要開發,土地該使用的要使用,盡可能為本地人創造工作機會,盡可能削減政府開支,裁減冗餘人員,量入為出,不搞赤字財政,不借錢來給老百姓發錢。說來說去,不都是一些人人都知道的老招數麼?可是自由黨政府偏偏守著金山,借錢度日,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
所以好聽的口號還是不喊為好。喊多了,容易拉低自己的智商。自由黨政府在那些美麗口號下邁出的步子,包括性別自由,個人少量持毒合法,以保護環境之名收取碳稅,諸如此類,如同飄在空中漂亮的氣球。自由黨如此熱衷放氣球,卻忽略日漸貧瘠的土地上沈默的大多數,那就必然無法擺脫被人剪斷繩子,隨風而去的命運。
如果自由黨早明白這一點,杜魯多也不會和少數族裔一樣,和移民團體一樣,飽受「歧視」,成為一切問題的出氣筒和替罪羊了吧。

2023年7月26日杜魯多政府內閣大合照,及至今天辭職和撤換的閣員為數不少。(加通社資料圖片)
撰文:語冰
圖片:加通社、星島
-----------------------------------------------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T0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