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焦點
传入的 cat_slugs: %e7%84%a6%e9%bb%9e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7736
最大页数: 774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01343, 7301233, 7301211, 7301073, 7301192, 7301186, 7301176, 7301117, 7301060, 7301052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4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4

【2024年大事回顧】 卑詩十大新聞

 一、卑詩省選:聯合黨退出保守黨崛起  新民主黨終以些微票數險勝

由前卑詩自由黨改名的卑詩聯合黨,原為省會官方反對黨,然民調支持率未見好轉,反倒卑詩保守黨黨領羅仕德(John Rustad)挾聯邦保守黨關鍵議題崛起,聯合黨黨領馮宜幹(Kev​​in Falcon)嘗試協商破裂後,導致該黨多名省議員跳槽至保守黨,最終並宣告棄選形同團滅,造成原已獲提名候選人處於尷尬窘況,尤其以華裔選民比例高的列治文兩選區,造成兩黨分散票源的情況。

此屆卑詩省選最終投票日為10月19日。當晚在開票過程中,新民主黨及保守黨表現勢均力敵,至11時左右結果仍陷入膠著,初步結果顯示新民主黨以些微票數之差取得或領先46席,保守黨則是45席,均未獲得組成多數政府所需的47席。

選舉局隔天完成初步計票顯示,本屆省選共計2,037,897張選票投出,初步投票率為登記選民的 57.4%,創下歷史新高。此屆省選的選民投票熱情也大幅提升,包括在提前投票期間就有已投出 1,001,331張選票,也打破紀錄。

省選的最終計票在10月26至28日進行,結果新民主黨贏得47席次而獲得微弱多數執政地位,該黨黨領尹大衛(David Eby, 上圖左)稱獲省督要求組閣。但11月初選舉局發現有861張選票的投票箱沒有被清點,還存在其他錯誤,包括在新民主黨以微弱優勢獲勝的關鍵選區中,有14張選票也未計算在內。

最終在新民主黨27票領先選區素里-吉爾福德(Surrey-Guildford),展開司法清點被遺漏的28票,卑詩新民主黨確認以微弱優勢贏得了多數政府。

 

二、泰勒絲旋風  帶來溫哥華1.57億元經濟效益

 巨星泰勒絲(Taylor Swift)12月初在溫哥華進行Eras巡迴演唱會最終3場。溫哥華旅遊局表示,泰勒絲Eras巡迴演唱會,為溫哥華帶來約1.57億元的經濟效益。當局估計,該演唱會帶來超過15萬名 「絲粉」(Swifties),包括住宿、餐飲和交通等項目9,700萬元直接支出,並在大溫區預訂了超過82,000住宿房間。報告稱,此番經濟增長將為三級政府帶來超過2700萬元的總稅收。

三、卑詩破獲加拿大史上最大最複雜毒品工場  遠銷美國 澳洲 紐西蘭 

皇家騎警破獲加拿大歷史上「最大、最複雜」的毒品生產基地,並將該設施描述為由國際有組織犯罪分子運營的「超級實驗室」,該製毒工廠位於甘碌市以東(Kamloops)一個偏僻的農村社區福克蘭德(Falkland),每星期能夠生產數公斤甲基安非他命、芬太尼和搖頭丸。這些化學品原料,加上在該地點查獲的芬太尼成品,可能達到9,500萬劑潛在致命劑量的芬太尼,這些芬太尼已被阻止進入加拿大社區和海外市場。

加拿大邊境服務局2023年上半年只查獲496克芬太尼,在芬太尼走私入境相應減少的同時,芬太尼原材料入境則有所增加,走私者越來越多地用郵件和快遞將芬太尼前體化學品貼上假標籤從中國和香港運入加拿大,在加拿大本土生產,供應本國毒品市場和外銷美國和澳洲等地。

去年年底,加拿大皇家騎警負責打擊組織犯罪的部門負責人伯特蘭(Mathieu Bertrand)曾表示,澳洲和紐西蘭是加拿大製造的芬太尼的已知目的地。他說,加拿大犯罪集團正在向國外出口強效鴉片類藥物,顯示本國市場供過於求,或國外市場利潤豐厚。

 

四、近千人擠爆列治文市議會  抗議設毒品注射屋

列治文市議會針對設立毒品注射屋問題開會,市議員將最終投票表決是否同意設立毒品注射屋。由於之前的提案諮詢投票,以8比1的大比數贊成推進注射屋項目,引發列治文居民強烈反彈,在開會前就聚集了近千名居民到場抗議。有現場影片顯示,當晚的市議會,有女子對著華人群眾叫罵,叫對方返回原居國、返回香港。

聯邦保守黨黨領博勵治(Pierre Poilievre)也貼出該段影片,反對毒品注射屋,並譴責這類種族歧視的言論,也批評聯邦自由黨和新民主黨的聯合政府「向華人社區推銷毒品」。

延伸閱讀:

【2024 年大事回顧】安省十大新聞

【2024年大事回顧】 加國十大新聞

【2024年大事回顧】 國際及中港台十大新聞

五、卑詩全境出現北極光  連低緯度列治文都看見了

受到來自太陽離子影響,多個氣象單位5月10日發布「地球磁暴」示警,預告各地將出現大範圍的極光,結果肉眼可見的極光造成全加拿大熱話,各省各城鎮市民紛紛用手機記錄了20年難得一見的盛況。

當地居民林先生說,來溫哥華30年,首次能夠抬頭欣賞到千變萬化的極光。住大溫區較南邊的三角洲、列治文的網民更紛紛驕傲表示,預告溫哥華以北有機會欣賞到極光,原本半信半疑,結果竟然連列治文都看到了。

 

六、大溫暴雨創80年同期降雨紀錄 多處水浸

10月18日至20日,強大的氣流襲擊了卑詩南岸,為部分地區帶來了近350毫米的降雨,在北溫哥華的深灣(Deep Cove)等地,洪水淹至主要街道,20日晚上宣布因洪水進入緊急狀態,6處房屋的居民被勒令撤離。

洪水和降雨導致至少4人死亡,其中一名婦女在高貴林郊區的泥石流中被沖走,不幸身亡。幾天後,目擊者看到另一名男子在試圖營救一隻狗時掉入水位高漲的高貴林河,幾天後他的屍體被發現。

 

七、山火猛烈撤離數千居民

加西山火自5月起延燒,當月不僅迫使數千人撤離,鐵路在部分地區暫停服務,濃濃煙霧也往南飄到美國北部。帕克湖火災延燒面積約5260公頃。至7月21日,卑詩省有300多宗山火燃燒,超過一半處於失控狀態。在新發生的山火中,有94宗是由閃電引起。最受關注的山火位錦碌市(Kamloops)附近的史賓賽斯橋(Spences Bridge)社區山火,多個建築物被山火吞噬。

此外,卑詩中部兩場失控山火在9月6日加劇,伯恩斯湖以南的薩比納湖和韋爾斯山大火達到「5級」標準,火勢極度猛烈。

 

八、大溫多宗隨機襲擊引發對治安惡化憂慮

大溫區隨機襲擊案自2023年以來未見減少,引發公眾關注,包括4月時一名男子在白石碼頭附近被刺死,是大約48小時內該區發生的第二宗明顯隨機刺人事件,另一名受害者倖存。

6月一名日本廚師在溫哥華華埠附近被刺死,兇嫌被指控犯有二級謀殺罪;素里女居民在家中被發現有危及生命的刺傷,隨後死亡。涉入室盜竊的嫌犯被指控犯有二級謀殺罪。

維多利亞一名護理人員7月時在一處帳篷區附近被攔下幫助一名需要醫療照護的男子後遭到攻擊。溫市中心7月亦發生系列隨機襲擊,3名男子被刺傷,溫哥華警方逮捕了一名嫌犯。警方稱15分鐘內受害者全部在固蘭湖街的同一區域被刺傷,受害者和襲擊者均不認識。

溫市中心9月初發生兩宗陌生人襲擊案,一名70歲男子被殺害,另一名56歲男子的手被砍斷。警方逮捕了34歲嫌犯,他因2023年在白石市的襲擊事件獲緩刑。12月初溫哥華市中心圖書館附近發生重大持刀刺傷人案件,有多人被波及,嫌犯在現場遭警方開槍射殺,事件共導致1人死亡、2人受傷。

 

九、前卑詩省長賀謹3度罹癌後辭世

前卑詩省長賀謹(John Horgan)於11月辭世,得年65歲。今年6月,賀謹派駐柏林出任加拿大駐德國大使,但在接受例行醫療後,第三度被診斷出罹患癌症。賀謹的追思會12月15日於維多利亞Colwood舉行,包括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卑詩省長尹大衛和美國華盛頓州州長等多名政要共約3千人出席,他們起立鼓掌致意,送別這名病逝的卑詩新民主黨重量級人物。

杜魯多稱讚賀謹為人「頭腦靈活,才智過人,並對自己秉持的價值觀堅定不移」,他對渥太華與各省之間達成新醫療協議作出的貢獻,造福所有加拿大人。「約翰(賀謹)畢生成就非凡。」

 

十、親巴勒斯坦在校園示威搞破壞

自4月29日以來,親巴勒斯坦抗議者一直佔領校園內的一個運動場,但周三早上抗議者不滿校方無作為的態度,因而在主要路口進行集會抗議。卑詩大學、維多利亞大學和溫哥華島大學的抗議者都在校園內紮營,呼籲學校終止與以色列公司和機構的財務和學術聯繫,他們認為這些公司和機構是巴勒斯坦人「種族滅絕」的同謀。

卑詩大學親巴勒斯者擴大了紮營抗議的行動,5月29日早上抗議者聚集校園內進行集會,導致交通堵塞。溫哥華警方5月31日逮捕了14名阻礙溫哥華東區交通和鐵路的抗議人士。

暑假期間,一群親巴勒斯坦人士在加拿大各大學紮營抗議,9月開學後卑詩大學(UBC)一處私人住宅的大門上,被人放上一隻被砍下的豬頭,對社區和校園造成威脅。

------------------------------

文︰星島 圖︰資料圖片

T0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突發】北約克建築地盤天然氣爆炸 7人送院

【陶傑專欄】恩斷義絕

葉蒨文晉身卑詩娛樂名人堂 獲頒「起立致敬」榮譽

【星島民調】「救生艇民」留守 vs 回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