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男经常肚痛 半年后确诊胰脏癌 揭1种吃饭习惯引发
减压也要注意健康!中国内地一名30岁男子平日靠1种方法减压,看似比吸烟饮酒更健康,没想到竟因此引发“癌王”胰脏癌。有医生提醒,这种习惯恐令身体慢性发炎,增加致癌风险。不少患者确诊胰脏癌时已属晚期,有12种征兆要特别留意,尤其是大便出1种变化时。
不烟不酒常肚痛 半年后确诊胰脏癌
综合中国内媒报道,一名30岁男子平日不烟不酒,近半年来却经常肚痛,确诊脂肪肝及慢性胰腺炎,更检查出胰管结石。该男子到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手术取出结石,并进行了磁力共振扫描、病理穿刺等各项检查,结果却显示他患上胰脏癌。
【同场加映】胰脏癌症状+高危因素
1种减压饮食习惯 竟成胰脏癌元凶?
该院肝胆胰外科主治医生杨祺俊了解后发现,该男子平日虽然不碰烟酒,也不接触化学物品,但却喜欢透过“吃”来缓解精神压力。他尤其喜欢红烧肉、炸鸡、火锅、烧烤等高脂油腻的食物,也喜欢榴莲、蛋糕等高糖食物。他认为,暴饮暴食后,往往能带来很大的精神满足。
杨祺俊医生表示,胰腺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它分泌的胰液含有各种各样的酶,可以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但暴饮暴食会刺激胰液的大量分泌,使胰管内的压力突然增高,引起胰腺腺泡破裂。当消化酶进入胰腺和周围组织,则会消化这些组织,进而导致胰腺受损和发炎。长期的慢性发炎刺激,就可能导致胰脏癌。
吃太饱易早死?研究揭最佳食量
2019年,一篇于期刊《Nature Metabolism》发表的实验研究发现,适当少吃点可以极大地延长寿命,并改善代谢健康。相反,如果长期吃得太饱会影响代谢健康、增加死亡风险。
研究人员对800只成年老鼠进行实验,改变牠们饮食习惯,并进行观察。结果发现:
- 从“限制饮食”转换到“随意饮食”的老鼠,牠们的肚子越来越胀,死亡率也急剧增加。
- 从“随意饮食”转换到“限制饮食”,进食量减少40%(相当于六分饱)后,老鼠的代谢功能有所改善,寿命也大大延长。
胰脏癌6大症状 大便现1特征恐中招
根据香港医管局资料,胰脏是一个位于腹腔深处的腺体,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酶帮助消化,以及制造胰岛素调节血糖。胰脏癌的成因仍未完全明了,有可能是胰脏的细胞变异增生。
大部分的胰脏癌指的是来自胰管上皮细胞的腺癌。如果出现以下征状,可能是患上胰脏癌:
- 上腹部出现与饮食无关的持续疼痛,并会反射至背部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胀等肠胃障碍现象
- 出现黄疸、皮肤搔痒、大便呈陶土色
- 体重短时间内锐减
- 上腹部出现固定、坚硬的肿块
- 腹水
胰脏癌患症较常出现的并发症如下:
- 黄疸
- 疼痛:当肿瘤扩大压迫神经,腹痛会加剧
- 严重体重下降,进食情况差的病人可能需要鼻胃管喂饲或静脉输入营养补充品
胰脏癌10大风险因素 爱吃肉更高危?
医管局指,胰脏癌是入侵性强的癌症,由于在胰脏的恶性肿瘤位置隐蔽,初期病征并不明显,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觉患病,影响生存率。即使可以进行手术切除,复发的风险也比一般癌症高。
除了较常发生于65岁以上人士身上,以下10类人风险也较高:
- 种族:黑人的风险较高
- 性别:男性比女性有更高风险
- 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上胰脏癌的机会高出大概2至3倍
- 糖代谢异常:糖尿病可以增加患上胰脏癌的风险
- 超重:超重的人有较大风险
- 饮食:长期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和少吃蔬菜和水果会较易患上胰脏癌
- 化学品:长期接触杀虫剂后、石油或染料
- 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患上胰脏癌的机会比非患者高出2倍
- 遗传性胰脏炎:遗传性慢性胰脏炎会增加胰脏癌的机会,但非常罕见
- 慢性胰脏炎:常与胰脏癌一同发现,但不一定是导致胰脏癌的原因
T10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