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华裔家长Jasmine有话说 028】现在的唐人街情何以堪 何不把Downtown Eastside划入盖士镇旅游景点?

【专栏/华裔家长Jasmine有话说 028】去温哥华Downtown,下高速往西走喜士定街 (Hasting Street)是最方便快捷的路线。周五去市中心办事,我带着小朋友走的就是这条路。
一路无事,小朋友还是和每次一样,和我天南海北聊天。直至开到路边有中文招牌的唐人街区域,人行道上陆陆续续出现或站或坐的,三三两两的人,我心里突然意识到一件事。我暗想,糟了,不该走这条街。

上次走这条街去市中心,已经是两年前。那一次,街道两边也是散布著这样好像悬浮在现实空间之外的人们。那一次小朋友看到,问了我很多问题,被我轻描淡写,敷衍了过去。这一次,小朋友大了两岁,思考能力显著增强,估计无法再敷衍了。
但是小朋友并没有问问题,他完全被路边的景观震惊了。不光是他,连不止一次见识过这条街道的我,也看得目瞪口呆。
我是见识过这条街道,可是我从来没有见识过这样的规模。我不禁想,这些同好们是在这里集会吗?举行活动吗?怎么这么多人?“声势”怎么这么浩大?
从喜士定街到哥多华街(Cordova Street),短短千余米,街边的瘾君子竟然有几百人。足足几百人。基本上每个平米上都有人。我原来路过这条街,看到他们,觉得他们异样而突兀。现在他们人数如此众多,他们变成了这个被占据的地区理所当然的存在。我这样穿过他们领域的人,和我看到路边一个背着背包快速行走的女孩一样,反而变成了擅闯者。那个“误入”的女孩,顿时让我担心。
小朋友开口说:“他们每个人手上都夹着烟!”
小朋友没看错。每个人。无一例外。每个人。每个人手上都夹着“烟”。


他们有的单独站在街边,有的两人面对面,有的三人窃窃私语,有的低头群聚在一起。他们有的席地而坐,有的靠在自行车上,有的面前摊开毯子,上面摆着林林总总的日用品,有的坐在防雨篷布搭起的三角帐篷里。他们有的穿得肮脏破烂,一看就是长期的无家者,有的则穿得干净整齐,甚至打扮得颇有气质。他们的模样,却好像是具有同一种遗传基因的一个家庭的兄弟姐妹。他们都一样消瘦,都直不起腰杆,都步履蹒跚,都显出畏畏缩缩的姿态。
一个中年男人站在十字路口夹角,边抽菸,边叫卖:“Cigarette!Cigarette!”一个年轻男人走过来,递了几个硬币给他。中年男子从身边一个背包里拿出一根烟,递给年轻男人。一个年轻女人站在马路牙子上梳头发。她握住头发的手上夹着烟,另一只手拿着梳子用力疏通纠结在一起的乱发,然后她把梳子上缠成一团的乱发扯下来,随手丢到马路上。她的发发像烟雾一样被风吹走了。
小朋友问:“怎么这里这么多这样的人?”小朋友问:“怎么有的人还穿得那么好,不像无家可归的人?”小朋友问:“怎么没有人来管他们?”
我无语。怎么没有人来管他们?因为他们是被允许的。我恍然。为什么这个街区的景观壮大了这么多倍?因为2023年1月31日起,个人持有2.5克硬核毒品合法了,在特定场所吸食也合法了。这个特定场所,包括私人场所和无家可归者的合法庇护所(含室内和室外场所)。所以这个街区才变本加厉了,所以一些衣冠楚楚者也来这里抱团取暖了。不是吗?我想不出别的解释。


我要去的地点,就在哥多华街上。办好事,我看到地图显示,盖士镇(编按:温哥华的Gastown翻译为盖士镇,而不译作煤气镇。喜士定木厂于1867年在布勒内湾南岸开业,是现温哥华所在的首座非原住民建筑。来自英格兰的杰克·戴顿于同年在木厂外围开设一间酒吧;往后年间一个小社区围绕着酒吧而成形,并以戴顿的外号“Gassy Jack”,意即“囉嗦的杰克”命名为“Gassy's Town”,后来再缩短成“Gastown”。)的蒸汽钟,就在一百米外。这个温哥华著名的旅游景点,我还没有去过。于是决定去打卡。
我们运气很好,走到蒸汽钟前,刚好听到钟声鸣响。据说这是全世界第一座仍在运行的蒸汽钟,难怪钟下挤满了和我一样慕名前来打卡的游客。我让小朋友帮我拍了几张照片,我俩又沿着步行街走了个来回。时近黄昏,步行街边有灯光明亮的咖啡馆和礼品店,街上走着衣着明丽,洋溢休闲和浪漫气息的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一名穿长裙的女歌手在弹吉他唱歌,三三两两的游客驻足倾听。此情此景,温馨和谐,足以变成供游客珍藏和回味的温哥华记忆。
然而这里,离我不久前穿过的那个街区,直线距离不到五百米。眼前的一切顿时显得如此不真实。令游客慕名而来的从未跌出过世界最宜居城市前五名的温哥华,顿时显得像一个一戳就爆的肥皂泡。

而温哥华市府网站上,挂著冠冕堂皇的文章:“协助我们,令盖士镇的独特街道,后巷及公共空间显得更有活力及亲切感!”
怎样协助?何不把咫尺之遥的Downtown Eastside也划入盖士镇旅游景点,让游客们深度游,不仅欣赏那座独一无二的旧钟,也观摩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态;不仅见识器物,也领略“文化”;不仅看到外表的华美装饰,也瞥见内里的丑陋伤疤。何不昭告天下:这就是我们温哥华。我们拥有公开吸毒的自由。你们有吗?

回程再度穿过那个街区,等红灯时,我和小朋友同时看到路边两个人的举动。其中一个人手里拿着明晃晃的针筒。我想伸手遮住小朋友的眼睛,可是他坐在后座,我遮不到。
小朋友惊呼:“那个人在卖毒品。”是的,小朋友没看错,他们是在交易。
红灯变绿,我踩油门离开。小朋友在后面喊:“妈妈,靠边停车。”
离刚才那个位置几十米的路边停了一辆警车。三个全副武装的警察站在路边聊天。小朋友要我停车,因为他要我报警。
我能怎样解释?怎样解释都是无力的。我只好说:“别担心,警察肯定知道的。”
小朋友说:“你确定?”我回答:“我确定!”
文:语冰

(图:加通社) T05

作者简介,湖南人,厂矿子弟,移加二十余年。两个孩子的母亲。重构写作者。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