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廖长仁-专栏
传入的 cat_slugs: %e5%bb%96%e9%95%b7%e4%bb%81-%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栏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122
最大页数: 1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63906, 7257369, 7250012, 7243465, 7236891, 7223214, 7215670, 7202950, 7196139, 7190251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07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6-23

【评论】大政府不是重点 大而无当才是问题

【世道仁心】还记得上月24日,自由党在补选中痛失多伦多-圣保罗(Toronto-St. Paul's)铁票区的前一天,副总理方慧兰(Chrystia Freeland)以下的一番话吗?

她说该次补选是“在加拿大的两个愿景、两个价值观之间”的严峻选择。选自由党人代表投资加拿大价值观,“共同努力捍卫和支持国家利益”;另一选项(指保守党)呢?“非常冷酷、残忍、狭隘。另一个选择是削减和紧缩,不相信我们自己作为一个国家,不相信我们的社区和我们的邻居。”

重提这段说话,因为估计在下届联邦大选前的一段时间,自由党会不断重复这二分方,藉以把选举定性。

但从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政策的角度,也许还有另一种更具体的抉择。

逾六成指小杜政府开支太大

民调机构Ipsos上周四(7月25日)公布的调查显示,63%认为自由党政府的支出太大,明显高于2023年的55%;72%指入息税太高,也较2023年的67%为高。

一些政府数据,基本上也反映民众的观感。

加拿大库务委员会秘书处(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的数据,在2015年,即小杜政府上场时,联邦公共服务共聘用257,034人(占全国人口0.72%),2023年增至357,247人(0.90%)。

小杜政府并不是本国历史上最高的比例。在1983年联邦雇员占人口比例更高,达0.99%。但此后这比例一直下跌,在1999年更低至0.67%,随后几年逐步上升,至2010年的0.83%,跟着又迅速下降至2015年的0.72%。这个数字在小杜上场后就不断爬升,没有下降迹象。

小杜明显倾向大政府

看另一个指标,联邦计划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率,1983年为18.3%,此后反复下跌至1999年的11.8%,2009年升至15.9%,然后又反复下调。2014年(即前朝哈珀政府最后一个完整财年),数字为12.8%。小杜上执政后,比例又开始上升,撇除疫情时期,2022年为16.1%。

回顾这些数字,可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自80年代初期,历届联邦政府的趋势是把政府规模缩小,但小杜明显倾向大政府。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比较好?各有千秋,难以一概而论。对民众而言,除非对政府理念有强烈偏好,最关心的,其实是纳税人的金钱是否用得其所。如果税给得多,政府服务是否到位?若果税收得少,是否能带动经济畅旺,让民众生活丰足?

对选民最有利的做法

根据Ipsos的民调,小杜政府是大了,但性价比就麻麻,仅18%受访者认为,联邦政府有效地分配资金以解决最重要的问题,70%持相反意见。对政府开支问责性和透明度不满意的,也高达70%。

在跟着的日子,各政党都会发放大量选举语言,力图把选举定位于对自己有利的角度。

但对选民最有利的,不是照单全收某套政治论述,而是退后一步,问一些关乎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的问题。

例如,我更认同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理念?若果是倾向大政府,再问:主张大政府的政党,我能否相信他们会把纳税人的金钱花在刀刃上,还是只会搞出一个大而无当的庞大架构?增加一大串半桶水的公共服务?

若果是倾向小政府,就问:主张小政府的政党,在减税后,必要服务会否也被大幅削减?所提出的政纲,是否真的能做到借由还富于民创造荣景?

文:独立时事评论员 廖长仁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个人理财建议】五个小动作正蚕食你的荷包 重建理财习惯有妙招

【陶杰专栏】日本吸纳印度移民

【连环爆犬只袭童】9岁女童公园被咬需缝10针 恶犬咬伤男童逾年仍同楼居住

卡尼政府新机构周日启动 初始投资130亿元建造可负担住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