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語冰-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8%aa%9e%e5%86%b0-%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86
最大页数: 9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17966, 7310214, 7303379, 7300425, 7291066, 7284018, 7276396, 7269251, 7261895, 725761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1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01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22】無家可歸者的悲歌 加拿大獨有?

【專欄/華裔家長Jasmine有話說 022】早上帶孩子們去學校操場玩,看到草地上橫放著兩三輛超市購物推車。小朋友說:「這肯定是homeless people丟在那裡的。」

和環境不和諧的事物總是更引人注目。例如這幾輛推車。例如,去年冬天,我家附近公交亭長椅上睡的一個流浪漢。例如,我們下高速後第一個路口看到的路邊草地上那頂帳篷。再例如,帶小朋友去市中心玩,從喜士定街穿過溫東,看到路邊那三三兩兩或躺或坐的人們。

小朋友好奇,每次看到類似情形都要問一堆問題。

「他們在哪裡睡覺?」「就睡在大街上。冬天冷,所以有的會睡在公交車站裡避風。再冷一點,可以去shelter,睡在庇護所的床上。只不過不少homeless的人不願意去庇護所。」「為什麼?」「也許庇護所規矩嚴,人又多,他們覺得不自在吧。 」

「那他們吃什麼?」「慈善機構為他們提供食物。庇護所為他們提供食物。食物銀行為他們提供食物。教會也為他們提供食物。」

「那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哪裡?為什麼不幫他們?」

「那他們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

「那他們是怎麼變成homeless的?」

小朋友的問題越來越難回答。我可以解釋。可是連我自己也覺得我的解釋並不能說明事情的全部真相。

網絡告訴我,加拿大的homeless,有三大原因。前兩項互相關聯,一是收入不夠。二是住房成本太高。

按說,有最低薪水保障,人總能做到為自己提供一日三餐和一張眠床。但是我們可以算算帳。卑詩省最低時薪剛剛漲到17.40元。如果一個人拿最低時薪,全職工作,一個月稅前可以收入3,062元。但是大溫地區一房公寓的月租,從最偏避地區的2,000元到中心地帶的3,000元不等。扣了稅,交了房租,連吃飯的錢都不夠,更何況還有手機網絡交通等各種費用。找工作也不容易。Indeed和Job Bank上的工作是很多,但是要找到互相滿意的的很難,要找到全職更難。

當然我們可以說,租不起一房公寓,為什麼不和人合租?只能拿最低時薪,為什麼不學門技術?找不到全職,為什麼不多找幾份兼職?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人出身貧窮,總有人來自破碎的原生家庭,總有人遭遇天災人禍,也總有人兩手空空,背井離鄉。這個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悲劇和事故。

而偏偏我們已經進入緊密連接和環環相扣的商品社會時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出賣自己的時間,體力,和腦力,換取金錢,購買我們的衣食住行,讓我們的生命延續下去,再繼續出賣我們的時間,體力,和腦力,繼續換取金錢。

要命的是,這部龐大而複雜的機器一刻也不會停止運轉。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其中的一個零件,我們沒有選擇,只能身不由己,拼命跟上機器的節奏。稍一猶疑,掉了鏈子,就可能被永久甩在系統以外,再也擠不進去。

例如,工作累了,躺平一段時間,再找工作時,簡歷上那段空白的時間成為污點。例如,生了一場大病,好不容易病癒,不料丟了工作,而且再也找不到下一份工作。再例如,和室友關係不融洽,只能換個地方住,可是房東都要查信用。一查,就石沈大海杳無音信。

於是在某個未能順利銜接的時刻,有人發現自己流落街頭,成為無家可歸者。

我猜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們,也一樣要經歷恐懼,憤怒,沮喪,麻木,乃至解脫的各種心理階段。我猜也許,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某個無家可歸者,在教會吃了免費的午餐,躺在草地上無所事事時,心裡偶爾也會感到來自遠古時代的雖然一無所有,但是也擺脫了責任和義務的空曠和輕鬆。

但消極不是正確的人生態度。「人活一口氣」。這口氣,無論如何不能洩。看似人不能選擇出身,看似人不能選擇不「動」,但是生命的本義,不就在於「動」麽?

所以人們哪怕活得再辛苦,也不會願意落到無家可歸的境地。

但在加拿大,導致無家可歸的還有第三個原因。這個原因就是癮癖。

說起這個原因我會想起我的故土。在我的故土,無家可歸者的人數遠遠高於加拿大,但是絕大部分都是因為沒有錢。在這裡,因為癮癖而淪為無家可歸者的人數卻多到令人髮指的程度。癮癖問題從來都是人類社會的毒瘤。但這個政府的對策不是事前防患於未然,而是事後提供安全注射屋,如同「從犯」,這樣一來,因癮癖造成的無家可歸者成為了雙重受害者。

但這或許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無法擺脫的副作用。人嚮往自由。但「放縱」不是「自由」。不過,抵制誘惑談何容易。於是總有人「一失足成千古恨」,奈何。

只是,有人在加拿大這個高度發達,起點高得多,各方面條件都好得多的社會裡,還遭遇無家可歸的命運,相比我的故土那個龐大得多的無家可歸群體,我只覺得更加唏噓。

但也好在這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更高階段。這個社會有慈善機構,有庇護所,有信仰,有更多人性的溫暖。想到這裡我稍稍感到安慰。

「每個人都有度不過難關的時候。很多無家可歸者過一段時間都會重新站起來的。」我於是這樣簡單回答了小朋友的問題。

我當然不能用無家可歸者做反面教材,來教育孩子要認真努力。因為,無家可歸者可能是我們任何一個人。

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都是這塊大陸的一分子。」

 

文:語冰

圖:Pexels

作者簡介,湖南人,廠礦子弟,移加二十餘年。兩個孩子的母親。重構寫作者。

-----------------------------------------------

T0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超市十大推介|肉批$1、雞脾肉$5.99、大白雞蛋 $4.88、豬扒肉 $2.99、泰國香米 $15.99 黎太精選今期十大必買貨品(11月6日起)

聯邦保守黨議員於同袍倒戈兩天後掛冠而去 黨團再損一員

多倫多Moss Park區停電逾一日 預料周四上午全面恢復供電

【聯邦預算】首輪信任投票 少數自由黨政府闖關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