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毒品注射屋三之一】从华人长期癖瘾人士个案 探讨毒品注射屋的意义
【特约记者陈龙超报道】华裔独居长者李伯(化名)属长期癖瘾人士,与家人关系一直欠佳,当情绪低落时,特别是一些大时大节,他就会不理身体情况或毒品质素,增加吸食次数,令自己感觉好受一点。
李伯觉得吸毒是一件“羞耻事”,因吸食方法与毒品注射屋所提供的不同,只会选择在家中私下吸食,认为这是他心理上觉得最安全的地方。
李伯是照顾华裔长者服务员陈姑娘(化名)的其中一个服务个案。“当心情好一点,李伯也会问,毒品会否过量?性命会否有危险?”陈姑娘指,李伯现在最难面对是内在的孤独,他之所以依赖毒品,最初是因为给腰患止痛,后来身体好转,却一直戒不掉,需要毒品去“麻醉”情绪困扰。
以李伯的个案为例,毒品注射屋对华人社区、以至华人癖瘾人士,究竟意义何在?
月前列治文市研究设立毒品注射屋(Supervised Consumption Sites)引发争议,事件除引发加国民众对毒品问题的关注,也趁机检讨毒品注射屋在温市20 年来的成效。
自“四柱方案(Four Pillars Approach)”成为加拿大应对毒品问题政策后,全国不同省份陆续设立毒品注射屋提供服务。然而吸毒人数依然高企,以卑诗为例,2003 年温市设立北美首间毒品注射屋,去年却是吸食过量非法毒品致死最多的地区,究竟是抗毒政策从根本出错,还是细节上实践不足?
前卑诗首席法医官拉普安特(Lisa Lapointe)曾称:“非法毒品仍然是造成省内非自然死亡的罪魁祸首。”她把上升的死亡人数归咎于省府未有为吸毒者供应安全毒品。
提倡重新检讨四柱方案
关注毒品议题多年及本拿比青年惩教中心市民咨询义务委员 Kenneth Lo,对此表示不同意,他指出,“说法属本末倒置,政府不应提供资源,千方百计延长吸毒者生命,却不设法制造更多诱因,鼓励吸毒者戒毒,戒毒才是政策的终极目标!”
Kenneth Lo
“当政府提供安全毒品和安全地方作注射等利好配套,试试代入吸毒者思维,他们为什么要去戒毒?”他转述一位吸毒者说,就算在注射屋工作人员检验出毒品不安全,他也不会把它扔掉,反而会在门外吸食。因为就算真的中了毒,里面的医护人员也会立刻出来施救。Kenneth 强调,吸毒者进入注射屋,即代表他正急需“上电”,加上购买毒品有成本,当他们“瘾起”时,不会像平常人般,用理智去决定是非。
“戒掉毒瘾相对容易,帮助他们戒掉心瘾才是最困难的事。”Kenneth 指出,四柱方案一直偏重减少伤害,其他三柱实践并不全面,如治疗方面,除了床位不足外,也需提供更多支援配套,帮助戒毒人士里里外外都得以康复,摆脱过往环境,重投社会,避免戒毕后又再次吸食。他举例,在监狱中认识一位年轻囚友,本已成功戒毒,出狱时被其“大佬”接走,回归以往社交圈子,未几,便收到他因吸食过量毒品离世的消息,当时感觉很惋惜 ……
Kenneth 补充,不应歧视也不应美化吸毒人士,他一直有带年轻人到温市中心东端,去观察一下吸毒人士的现况,他表示,由于安全顾虑,他只驾车带他们在所属地区兜几个圈,他指出,年轻人对吸毒者弯曲了的外型、步履感震撼在车窗外,更嗅出一阵腐烂味道,他解释,因为长期注射毒品,很多吸毒者的手臂都出现腐烂情况,就算包了纱布,也会发出难闻气味;Kenneth 认为,在地观察除了认清吸毒者情况,也是对年轻人的教育,令他们知道吸毒后的结果,从源头预防吸毒。
年轻人视吸毒为潮流 市面常见鸦片类药物
列治文毒品注射屋争议后,有关注组织倡议要加强禁毒教育,要求省府将防止吸毒教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及重新检讨四柱方案。
虽然加拿大政府一直提倡不应歧视、标签吸毒者,减低羞耻感,令他们离开隐蔽接受服务,但据Kenneth 观察,近年毒品的种类已不只大麻或海洛英,“更多是合成的化学品,吸毒者的精神状态更趋不稳定,易有暴力和破坏行为,对社区居民的安全构成威胁”。因此他认为,政府不应只鼓励公众消除对癖瘾者的歧视,忽略社区居民注重人身安全的需要,更希望持不同意见人士,不要视反对吸毒、破坏行为的公开言论,等同对癖瘾人士的歧视标签。
Kenneth 又指,“年轻人视过量吸食是一种挑战,总觉得自己够强,不会致命。”他认识的年轻人多在派对期间一起吸食,而不会走到毒品注射屋。他表示,就算在监狱内,也有发生吸食过量毒品致死的情况,因为现在的毒品很多属化学合成物,份量很少已有“效果”,要运入监狱并非难事。Kenneth 警告,如芬太尼(fentanyl)这类合成鸦片类药物,只要两个盐粒大小的份量,就足以致命,因此它混在海洛英中的份量只要稍微多一点。癖瘾人士也会出现吸食过量情况,这也解释了近年滥药死亡人数屡创新高。
根据 2 月卑诗省毒品非刑事化试验计划的审查报告指出,部分癖瘾人士认为,最常用的处方氢吗啡酮药丸(Hydromorphone)属无效,建议省府跟药厂和分销商合作,为滥药高危人士提供更多选择,包括不同形式处方海洛英和芬太尼。
从20年3月至23年10月,在全国毒品注射屋内检测服务使用者的毒品,芬太尼占接近一半(48.6%),显示毒品极为普遍,情况令人关注,因为极少份量足以引起过量吸食情况。(政府网站截图)
陈姑娘亦表示,像李伯的个案,由于他瘾较深,经医生获处方较安全的毒品替代品,但李伯仍会到华埠附近找“拆家”购买街头毒品,陈姑娘解释:“他跟我说,因为替代品只能止瘾,不能给予 High 的感觉,加上街头毒品价钱便宜,10 元就有交易。”陈姑娘表示,李伯自己也搞不清有什么成分,早前她曾陪同他,把毒品包给医生作化验,结果成份包括海洛英及芬太尼。
卑诗省推少量毒品非刑事化四柱失衡脱轨
Kenneth 认为,针对毒品安全议题,省府执法力度不足,应加强打击售卖街头毒品的集团,而不是提供更有“效果”的药物给癖瘾人士,此举变相减低他们戒毒意欲。
他指,设立毒品注射屋间接为拆家提供客源,加上推出持 2.5 克毒品非刑事化的试验计划,交易可在光天化日中进行,而部分吸毒者受药物影响,曾作出破坏及暴力行为,对附近地区包括华埠居民构成安全威胁。
不过,Kenneth 表示,前线警员向吸毒者执法也有难度,“当癖瘾人士犯案时,只要手拿着用过的针筒,就是武器,莫说其他人,即便是警察,也会怕一旦被刺,感染爱滋或其他疾病。”他并指出,很多“热门”毒品都是化学合成出来,且制作设备较简单,价格尤其在加拿大非常便宜,若做不好禁毒宣传工作,超低门槛更易让年轻人因好奇或朋辈影响尝试吸毒。
时易势易,毒品注射屋有什么改进空间?
毒品注射屋是因应温市府在上世纪 90 年代末,就毒品问题实行的四柱方案的其中一柱——减少伤害(Harm Reduction)而率先在北美设立,目的是透过提供清洁器具及环境,减少吸毒者因共用针筒,传播爱滋病及肝炎等病症。毒品注射屋提供的服务类别及全国提供服务地点,现今全国共有 39 个安全注射屋,分布在不同省份。
温市设立毒品注射屋,实践减低伤害(Harm Reduction),温市中心东端(DTES)被选中成为北美首个设立毒品注射屋(Supervised Consumption Sites)的 地 区。自 2003 年始,区内至今共设有 10 间注射屋,其余两间都设在邻近地区(包括 Supervised Consumption 和 Overdose Prevention Sites),由温哥华沿岸卫生局负责管理,最早一间是喜士定东街(E. Hastings St.)的 Insite,由 VCH 及 PHS 社区服务协会(PHS Community Services Society)共同营运,提供免费注射物品如针筒、清洁水及消毒用具如小匙羹等,医护人员在场监察,有受训人士处理吸食过量的情况及检测毒品是否安全使用;设立目的是要提供完整配套,确保吸毒者在有支援的环境下安全注射或吸食毒品,避免他们因吸食过量毒品致死。
卑诗吸食过量毒品致死个案不跌反升
四柱方案,即是预防、治疗、执法及减少伤害,最早在欧洲国家实行,以葡萄牙的效果最为显著,吸毒人数大幅下跌,然而,根据卑诗验尸服务处估计,卑诗省现时至少约有超过 22 万名吸毒者,参考卑诗疾病控制中心(BCCDC)数据,因吸食过量毒品致死个案,由2008 年的183宗,上升至 2017 年的 1,422 宗,10 年来死亡人数升幅接近 7 倍。
另外,根据加拿大家庭医生学会(College of Family Physicians of Canada)2017 年 一份研究统计,透过在温市服务的注射屋,每年在每 1,137 名使用者中,只可避免 1 名吸毒者死于过度服用毒品。
去年卑诗省因滥药致死的个案,最常发生在温哥华市,占26%。(卑诗验尸服务处网站截图)
卑诗验尸服务处网页显示,温哥华最近 10年来,都是过量吸食非法毒品死亡人数最多的城市。吸食过量非法毒品致死的场所,最多是私人室内地方,去年占超过75%,因此服务处建议,吸毒者不要独自注射或吸食,或选择到毒品注射屋,那里有医护人员在旁观察。
不过,像李伯的例子和年轻流行的“派对毒品文化”,加上只提供英语服务,不谙英语的长者或只是即兴服用毒品,普遍都视嗜毒为“不见光”行为,选择到毒品注射屋,接受安全注射的华人使用者少之又少。
记者曾发电邮至 Insite,了解更多有关毒品注射屋内部真实情况,以及华裔吸毒者接受服务数字和文化配套,惟截稿前仍未收到回复。
点解葡萄牙会成功?
葡萄牙的毒品政策也是把持有少量毒品人士非刑事化,但它并未有把毒品合法化,被捕藏毒人士。需交由一个三人委员会(包括社工,精神科医生、及社区人士)作裁决,若吸毒者自愿接受治疗建议,可不被检控,若不接受,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另类“刑罚”,包括禁足到某些地方、停牌(包括医生、的士司机等,避免吸毒后对服务使用者构成危险)和停止若干福利等等。目的是制造某个程度的生活不便,成为自愿接受治疗的诱因。然而,加拿大在实施相关非刑事化措施,未有完整参考葡萄牙的政策。
摄影:星岛特约记者陈龙超、部分由受访者提供
V09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