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 是排華法2.0版嗎?
【吉米言法】反思排華法案100年活動陸續展開,而從2023年3月10日開始為期兩月的關於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的公共諮詢也剛剛結束。反對外國代理人登記制度的加拿大國會請願書e-4795要到7月中旬方才截止。法治民主社會的諮詢,支持和反對本來屬正常生態,但筆者勸告勿將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和排華法案進行牽強比附。
加拿大的排華法案是指加拿大自1881年開始對華人徵收人頭稅後,進一步從1923 年開始(至1947 年排華法案最終被廢除)的 24 年間,華人不再被允許移民進入加拿大的歷史事件。
實事求是地來說:
1)目前公眾對透明登記制度的印象僅限於上屆國會的私人提案Bill C-282,以及本屆國會參議院的一項二讀法案S-237為藍本,然而加拿大的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尚未確定。
2)外國可能包括中國,但也可以不包括中國,或者不限於中國。
3)同中國政府打交道的不都是華人,因此說登記制度是針對某一族裔不符合事實,同排華畫等號更是有所牽強。
但是這不代表少數反對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的聲音需要被打壓或者妖魔化。對外國影響透明登記制度可能對某一族裔造成偏見或者歧視的顧慮,批評和建議也並非沒有緣由。在法治民主的加拿大,不受恐懼地表達自己支持或者反對的觀點或政見,其權利和自由應當得到充分的保護和鼓勵。
華人從加拿大立國前就到北美,通過建設加拿大鐵路,使得加拿大東西貫通,完成邦聯建國,華人實質上已經成為加拿大這個國家基因中的一部分。因此華人紀念排華法案100周年,反思加拿大的歷史錯誤和教訓,本無可厚非。但是華人紀念排華法案不能總是我、我、我,而更應該從加拿大多元大家庭的角度去審視,
如果一定要說在敵對衝突的情況下,一國政府採取有針對性的國安措施,那我們可以想到1942年在二戰期間的日裔拘留營。
即便1945 年戰爭結束後,日裔加拿大人仍被禁止返回卑詩沿岸地區,而被命令遷移到落基山脈以東或被驅逐到飽受戰爭蹂躪的日本。當日裔社區在 1949 年獲准返回卑詩沿岸地區時,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可返回的了,而卑詩政府一直等到2022年才對於這一歷史錯誤進行平反。
通過每年 2 月的黑人歷史月活動,華裔了解到了黑人在加拿大曾經受到的種族歧視、區別對待,而如今這種針對深色膚色、不同文化、宗教、著裝,或英語不流利的群體所持有的系統性歧視仍存於加拿大社會,仇恨性質的刑事案件更屢有發生。
華人紀念排華法案100年,更需要學會對其他族裔的遭遇感同身受,為爭取所有少數群體的權益而積極發聲。
撰文:吉米言 (卑詩公益法律服務社團 Access Pro Bono Society of BC 的資訊官)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