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健康
传入的 cat_slugs: %e5%81%a5%e5%ba%b7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3269
最大页数: 327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9448, 7329111, 7329058, 7329090, 7328188, 7328162, 7327245, 7327057, 7326546, 7326708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2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9

糖尿病|做錯1事易患「脂肪胰」 醫生揭增糖尿病風險 嚴重過脂肪肝

隨著健康意識的普及,越來越多人了解內臟脂肪對健康的危害,醫師表示,內臟脂肪除會造成脂肪肝,也會導致脂肪胰的產生,進而引發代謝症候群,一旦罹患脂肪胰,未來出現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的風險也大增;而脂肪胰好發在年長者,尤其是男性較女性更易有脂肪胰。

聯安診所超音波室主任楊建華表示,脂肪胰的形成原因與脂肪肝相似,當人體攝取過多熱量時,會將多餘脂肪儲存起來,照理應堆積在脂肪細胞中,但脂肪跑到細胞以外的地方如臟器,就會稱作「異位脂肪」;肝臟是内臟器官中的倉庫,也是脂肪容易堆積處,但脂肪堆積的形態也出現在胰臟。

楊建華表示,台大健檢中心研究數據顯示,脂肪胰在健檢人口盛行率約16%,推估脂肪胰真正盛行率可能高達30%,和脂肪肝相當。脂肪胰好發在年長者,隨著年紀增加,脂肪的浸潤更加明顯,尤其是在男性特別容易觀察到。

楊建華表示,脂肪胰一旦產生後,就容易有代謝症候群及心血管疾病,例如糖尿病、脂肪肝、胰臟發炎等。國外研究發現,50%的脂肪胰患者容易罹患糖尿病。他說明,當胰臟的脂肪堆積超過5%,會傷害胰臟細胞,減少胰島素分泌;且當脂肪堆積增加,胰島素敏感度會降低,糖尿病風險將增加。

楊建華說明,想避免脂肪胰或消除內臟脂肪,最重要的是飲食控制,例如減少精緻澱粉攝取,另要適度減重。此外,民眾也透過腹部超音波、核磁共振、內視鏡超音波,及電腦斷層掃描,來早期發現脂肪胰,進而早期治療。

本文獲「中時新聞網」授權轉載

同場加映:糖尿病高危一族
根據香港衞生署,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胰島素不能發揮功能時,血液內的葡萄糖分便不能夠轉化成人體所需的能量,導致血糖增加,過多的糖分便會經由尿液排出體外,導致出現糖尿病。

以下5類人患糖尿病風險較高:

糖尿病症狀
據衞生署資料,糖尿病有9大常見症狀:

同場加映:全港逾100萬人有脂肪肝
根據香港衞生署資料,非酒精性脂肪肝(簡稱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肝臟疾病,由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以至肝臟纖維化、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等,而積聚脂肪的成因與飲酒或其他繼發性因素無關。

非酒精性脂肪肝:

香港中文大學肝臟護理中心早於2008年至2010年間進行了一項全民肝臟健康普查研究,發現在922位市民當中,有264位(28.6%)是脂肪肝患者,並由此推算有逾100萬名港人已患脂肪肝,當中超過4萬人的肝臟已出現嚴重纖維化或肝硬化。

預防脂肪肝方法
衞生署指,要維持肝臟健康及減低患上脂肪肝的風險,可注意以下6點:

T03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真假巴士司機難辨】男子偷偷開走巴士 沿巴士行車線站頭上落客

【調查報告】假期臨時工作比去年稍增 求職者增加競爭仍非常激烈

溫哥華預算案大削開支不加地稅 廁所也要減設施 600多市民發言空前墟冚

安省搗破運毒網絡檢46萬劑次芬太尼 足殺死一個中等城市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