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拟建3道3铁走线曝光 北都公路拟钻挖湿地 环团忧损鱼塘碍候鸟觅食

《施政报告》提出兴建“三道三铁”,运输及物流局完成《跨越 2030 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披露“三道三铁”走线概念,当中“北都公路”将横跨山贝河,并贴近湿地保育区、湿地缓冲区及拉姆萨尔湿地以外的后海湾湿地,故将会在天水围段的湿地地底较深地层使用隧道钻挖机兴建,以尽量减少影响湿地及其生态。当局将12月2日将就该研究进行4个月公众咨询。
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铁路事宜小组委员会12月2日将开会讨论《跨越 2030 年的铁路及主要干道策略性研究》的初步结果。
运输局指正着力评估“北部都会区”、交椅洲人工岛及其他主要规划发展的人口增长、就业和经济活动所带来的运输需求和交通影响。因应运输需求预测,初步建议推展3个主要干道项目及3个策略铁路项目,包括:
1.“北都公路”–打通新界北的东西脉络,由西边的天水围途经新 田连接东边的古洞北,提升“北部都会区”的运输容量;

2.“沙田绕道”–开通一条新南北干道连接大埔及西九龙,为新界 东居民提供更快捷途径前往市区,完善南北运输网络并纾缓吐露 港公路的压力;

3.“将军澳─油塘隧道”–兴建将军澳第三条公路隧道,配合将军 澳第 137 区的未来发展,加强对外连接;

4.“港深西部铁路”–连接洪水桥和前海,便利港深往来,有力促进香港与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互联互通;

5.“中铁线”–兴建第 12 条铁路线,由元朗锦田途经葵涌连接九龙塘,纾缓屯马线的载运压力,为市民往返新界与市区提供多一个 出行选择;

6.“将军澳线南延线” –把将军澳线向南延伸至将军澳第 137 区, 优化该新发展区的交通配套,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咨询文件指出,建议的北都公路全长约18公里,由西面的天水围开始,途经新田/落马洲发展枢纽、古洞北,再连接至东面的罗湖南。由于北都公路(天水围段)会比较接近湿地保育区、湿地缓冲区及拉姆萨尔湿地以外的后海湾湿地,局方表示将会避免在湿地范围兴建地面或高架道路,并以隧道形式穿过湿地、鱼塘及途经的山岭,尽量减少对湿地及其生态造成影响,亦会进行策略性环境评估,仔细考虑走线以尽量减少影响,并在项目的详细规划和设计阶段,尽早与各持份者沟通。
环保组织长春社忧虑北都公路走线或会与南生围和丰乐围,甚至是拟议的湿地保育公园重叠,而早年兴建高铁钻挖时,米埔湿地曾出现泥水直接涌上鱼塘,污染米埔的鱼塘,担心高铁污染鱼塘的历史会重演,影响鱼塘和候鸟觅食。
【看星岛*知天下】请立即下载“星岛新闻(加拿大版)”App:
iPhone:https://apple.co/2IBi812
Android:https://bit.ly/2Pe8a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