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疫催生住家菜園新風尚

■園藝活動有益健康,周先生家裏的小孩會亦會參與,讓他們更了解食物的由來,更會珍惜。 受訪者提供 ■園藝活動有益健康,周先生家裏的小孩會亦會參與,讓他們更了解食物的由來,更會珍惜。 受訪者提供

蔬果自給自足 樂做快樂「園丁

新冠疫情期間「禁足」在家,多了富餘時間,在前院後院親手種植農作物成為熱門之選。加上近年興起的「有機蔬菜」,更助長這種自家種植新風氣。經歷一場疫情,很多消費者的心態發生改變。有人曾面對家裏存糧短缺,早期超市亦上演過搶購物資,難怪更多人希望學會種菜,成為自給自足的蔬果種植者。

居住在士嘉堡的周先生,趁抗疫在家的日子化身為「家庭園丁」,為家人種植各類蔬菜,希望在這個夏天有所收成。

周先生家裏擁有一個面積不小的後花園,每年夏天都能栽種心水蔬果,感覺是件幸福的事,「後院花園的力量不可小覷,只要用心播種、澆水和施肥,做對了步驟,就會有收成。」

再無農藥殘留之虞

初夏是植物生長的最好時節,周先生早於3月便計劃開始在後院播下種子,縱然要花很多心機、時間和金錢,周先生仍十分享受當中的過程。「看著親手種植的蔬果一天天茁壯成長,產生莫大的成功感。自家種的蔬菜水果,現摘現吃,能享受新鮮蔬菜豐富又天然的口味;而且不用擔心農藥殘留的問題,吃得放心。」

這次疫情令周先生覺得家裏應該有點食物儲備,「從前覺得超市甚麼都不缺,但經過這一疫,對於社會提供的食物鏈有深一層的思考,明白不是任何東西『有錢就買得到』。你看超市的苦瓜都曾被一掃而空,自家種植可有限度地保障家裏食物充足。」

種植是一門高深的學問,周先生過往亦屢次碰釘,「曾經隨便用地下的泥土來種,亦省略了施肥的步驟,是最失敗的經歷。另外,遇上農作物被小動物整棵吃掉、或連根拔起,一切就徒勞無功。」

 

初嘗農活5種菜最易種

種植除了要有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的空氣,適量、均衡的水分更是一大重要因素。過多的水分可能會令蔬果根莖腐爛,太少水分又可能造成植物渴死。那麼,對於初學者來說,甚麼最易種?

1. 番茄
番茄屬於「熱作物」,在高溫下生長得最好,5月中下旬栽種為最佳時機。只要陽光充足和有足夠水分,就很容易生長。根部需要很多水分,所以要定期澆水,但不要過量。採用有機肥料的土壤最佳,避免太沙或太粘的
土壤。番茄可以垂直生長在格子上,或以懸掛的籃子種植。約8至17星期便可收成,留意要在番茄完全熟透前採摘。

2. 小青蔥
蔥是中式下廚不可或缺的配菜。只要溫度高於負7度時便可播種。蔥需要足夠的陽光,應種在沒有其他植物阻擋的地方。蔥在肥沃的土壤中效果最好,另外要注意排水良好。相比大蔥,小青蔥需要較淺的土壤,較容易管
理。

3. 紅蘿蔔
紅蘿蔔對土壤的要求較低,幾乎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種植,但需要保持濕潤。切勿過度施肥,否則會導致根部裂開。由於紅蘿蔔容易招蟲,導致根莖腐爛,建議將它們種植在高架床上。

4. 青瓜
屬攀藤類植物的青瓜很適合於南安省夏天的氣候種植,因為它在15到33攝氏度之間的溫度下生長最好。只要有陽光及排水良好且有機豐富的土壤,一次可繁殖很多。需要定期澆水,保持植物水分充足,8至10星期便有所收穫。

5. 扁豆
扁豆很容易從種子中生長出來,在18至28度的土壤下生長最佳。土壤要疏鬆,排水性要好。前期切勿澆水過多,但在扁豆開花與結豆時,增加澆水次數保持土壤的潮濕度。9至11星期便可收成,豆莢顏色會由深轉淡,當變飽滿後便可採收。

 

星島綜合報道

share to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