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尖多士
【陶傑專欄】恩斷義絕
艾瑪屈臣憑《哈利波特》電影系列,由11歲一舉成名至今,星運、名氣、財富,全拜《哈利波特》所賜。但是自跨性別平權風潮興起,艾瑪屈臣身為新世代娛樂名流,理所當然支持性別自決,而與羅琳分道揚鑣。
【陶傑專欄】陽奉陰違
美國移民局近日突擊檢查非法移民,在喬治亞州現代汽車工廠帶走300多名韓國人,稱其簽證有問題,屬非法工作。
【陶傑專欄】DEI法官
殺害烏克蘭女子伊萊娜的兇手布朗,美國主流傳媒的報道,一貫隱藏其黑人的身份,儘管車廂的閉路電視已清晰顯示其種族和膚色。
【陶傑專欄】法國大罷工
法國早前爆發大罷工,由八大工會聯合發起,據統計全國範圍約有50萬人參加示威,其中包括五分之一的中小學教師。
【陶傑專欄】政治犧牲品
近日美國接連爆發兩宗震驚全國的命案,其中一宗發生在北卡羅萊納州的夏洛特,受害者是23歲的烏克蘭女子伊琳娜扎魯茨卡,晚間收工之後,如常乘搭當地輕鐵,無端遭後座的黑人男子割喉致命,全程不到4分鐘,都有車廂內的閉路電視紀錄,一個年輕的生命在痛苦和震驚中急速消亡,觀者無不心寒。
【陶傑專欄】為難民服務
蘇格蘭少女手持刀斧,阻嚇流氓而以「持有攻擊性武器」的罪名被捕,引起輿論譁然,馬斯克也在社交媒體上為少女發聲,英國警方隨即警告民眾,包括馬斯克在內,「不得傳播假新聞」。
【陶傑專欄】日本吸納印度移民
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宣布四個城市為非洲的「家園城市」(即友好城市),而傳出移民政策將有巨變,令非洲四國「空歡喜」一場,但也只是暫時,因為日本政府和印度達成協議,計劃引入5萬印度移民。
【陶傑專欄】少女的怒吼
英國蘇格蘭一名14歲少女一手持刀,一手持斧,為保護自己小兩歲的妹妹,嚇退企圖不軌的流氓,結果反遭逮捕。
【陶傑專欄】日本引入非洲移民
日本一個叫做國際協力機構(JICA)的組織,宣布將4個城市指定為非洲4個國家的「家園」:包括山形縣長井市與非洲國家坦桑尼亞、千葉縣木更津市與尼日利亞、新潟縣三條市與加納、愛媛縣今治市與莫桑比克。
【陶傑專欄】電影的一條生路
電影誕生至今,已經超過一個多世紀,網絡平台搶奪了戲院的生意,電影業的黃金時代已成過去。今日的戲院只有IMAX之豪華設施,專門為電腦特技加動作的超級大製作而設,才有錢賺。
【陶傑專欄】肢體語言
美俄兩國領袖在美國阿拉斯加會面,現場為兩人分別鋪設紅地毯,普京下機之後向特朗普走去,特朗普與之握手。
【陶傑專欄】一條靚牛仔褲
時尚品牌「美國鷹」(AmericanEagle)起用白人女星史雲妮(SydneySweeney)代言牛仔褲廣告,廣告詞利用牛仔褲(Jeans)與基因(Genes)同音,一語雙關,暗示廣告中金髮女郎的優良基因,立即引發美國網絡罵戰。
【陶傑專欄】美俄談判
特朗普與普京在阿拉斯加會面,協議俄烏停戰。據報普京同意接受美國與歐洲為烏克蘭提供「類似北約」的保護。要求是佔領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地區,而從其他佔領地區撤軍。
【陶傑專欄】潛規則
美國衛生部長小羅拔.甘迺迪(RFKJr.)爆出一宗醫療界的「潛規則」——有超過36000名醫生的保險報銷額,直接與「兒童疫苗接種率」掛鈎,簡言之,肺炎疫情期間,為兒童接種疫苗,可以Claim錢。
【陶傑專欄】元以寬失天下
明朝的朱元璋以殘酷鎮壓功臣和貪官立威,他的理由是元朝滅亡,在於「以寬失天下」,於是他一上台,改以嚴猛救國。
【陶傑專欄】心理驚悚片
寇比力克的《閃靈》,開創了一派表現心理驚悚的恐怖片類型,近年的一齣話題之作,當數美國導演艾斯特的《仲夏夜驚魂》(Midsommar)。
【陶傑專欄】明亮處藏暗鬼
恐懼是人類最原始的感受,甚至不必經大腦,恐怖片之成事,只需調動觀眾最原始的感官,因此向來為大雅之堂所不齒,在奧斯卡影史上長期缺席,甚至連希治閣最擅長的懸疑片,也因為題材涉及謀殺和暴力,無論拍得如何精妙,也不能獲大獎青睞。
【陶傑專欄】誰來買美國車
特朗普與日本達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投資協議,在美國國內卻備受質疑,因為「邊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日本出資5500億美元幫助美國發展醫藥和半導體等產業,9成利潤都歸美國。
【陶傑專欄】日本的空頭支票
日本與特朗普達成關稅協議,美國對日本的關稅由25%改為15%,日本提出在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而且美國可以保留9成的利潤,增加美國大米和汽車的進口數量,特朗普宣布為大獲全勝,而日本人認為是「喪權辱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