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酒莊舊東家編故事無妨 法官判中國買家倉促交易自食其果賠逾200萬元
【星島綜合報道】卑詩省一宗涉及酒莊出售的數百萬元糾紛最終落槌判決。儘管新東家指賣家有詐欺行為以及聲稱部分庫存無法售出,但法官仍下令他們向原東家支付超過200萬元。
據Glacier Media報道,上述裁決是由卑詩最高法院(B.C. Supreme Court)法官於11月6日作出,案件聚焦2017年Huber Estate Vineyards Inc.將Hainle Estate Winery Ltd.出售給Bella Valley Enterprises Ltd.的交易。
位於奧肯納根山谷(Okanagan Valley)皮奇蘭鎮(Peachland)的Hainle Estate Winery酒莊,是於1972年由胡貝爾(Huber)家族創立,並在21世紀初被收購,主打專營「歐洲老式葡萄酒」酒莊。根據法官韋瑟里爾(Gary Weatherill)的裁決,2017年,酒莊負責人沃爾特·胡貝爾(Walter Huber)以390萬元的價格,將酒莊出售給了黃(Bella Huang,譯音)和莊(Tony Zhuang,譯音)兩人。
據稱,胡貝爾在雙方會面時聲明,該酒莊是北美首家商業化裝瓶冰酒的酒莊,也是加拿大第一個獲得有機認證的酒莊。
胡貝爾還告訴新買家,他的家族曾是德國國王的釀酒師,而「Hainle」葡萄酒曾在洛杉磯第八十屆奧斯卡頒獎禮,以及威廉王子(Prince William)與凱特(Kate Middleton)的皇室婚禮上供應。據黃所述,胡貝爾還自稱是葡萄酒釀造學博士。
法官指出,胡貝爾「有自我推銷的傾向」,並捏造了酒莊獲獎的故事。
「我發現他有這種傾向,以及他選擇性記憶缺失,這令人不安,」韋瑟里爾寫道。「我覺得最令人困擾的是,他聲稱自己的一些葡萄酒獲得了很高讚譽,而這些大多是捏造的。」
但法官最終認定,胡貝爾的言論並未對中國買家收購酒莊的決定產生重大影響。
收購酒莊為直接供應中國市場
莊先生此前曾從奧肯納根的另一家酒莊購買葡萄酒以供應中國市場。收購皮奇蘭鎮的酒莊是為了直接供應中國消費者,從而省去中間商環節。
當時,莊先生在中國的酒莊產量無法滿足他預估的中國市場需求。裁決書指,當時有兩位買家爭相收購這家位於卑詩省的酒莊,以確保他們有足夠存貨供應2017年的中國新年慶祝活動之需。
● 相關新聞:卑詩這市獲聯合國授予加國首個「美食創意之都」稱號
● 相關新聞:卑詩標誌性酒莊推出奢華遊艇體驗 還可品嘗限量版珍釀美食
更複雜的是,黃的英語溝通能力有限,而雙方都繞過了律師。
問題出在一個未有形諸筆墨的協議上,約定要購買價值超過200萬元的葡萄酒現有庫存。
買方在簽署購買協議之前,從未評估或測檢測酒品庫存。而當買方最終查看庫存時,聲稱大部分陳酒因存放時間過長而氧化,早已超過最佳保存期限。
他們指控胡貝爾篡改實驗室報告,使某些葡萄酒,特別是冰酒,看似符合卑詩省酒商質量聯盟(Vintners Quality Alliance,簡稱VQA)的糖分和酒精含量標準。他們聲稱,這些被錯誤標籤的葡萄酒在中國可能無法出售。
酒莊員工作證指,部分庫存葡萄酒的軟木塞已乾裂,且有明顯的「浮渣」或沉澱物。據稱,運往中國的葡萄酒被退回或滯銷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酒精度過高;定價過高;中國市場不喜歡其顏色或沉澱物;或中國市場普遍不喜歡陳年葡萄酒。
法官認為,被告未能證明葡萄酒在購買時存在問題,因為他們是直到3年後才進行品質檢測。
一位在庭上作證的葡萄酒專家表示,部分年份的葡萄酒存在缺陷;而另一位專家則表示,該款葡萄酒完全可以飲用;還有一位專家則認為,是否喜歡某種葡萄酒是主觀的。
法官最終認定,黃和莊的動機是出於對酒莊財務困境的「買家後悔」心理。「總而言之,莊黃二人及Bella Valley酒莊是自食其果。」
法官裁定,除了判給胡貝爾200萬元葡萄酒庫存賠償金外,還判給他7.5萬元作為不當解僱賠償,因為法官認定他的虛假陳述並未誘使酒莊出售,也不構成解僱他的正當理由。
V6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