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熱︱學者指最新患者活動範圍廣泛難追蹤感染源頭 提醒市民加強防蚊
													本港再新增一宗基孔肯雅熱本地個案,患者為一名居住於青衣曉峰園的45歲男子。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教授陳福和指出,該名患者活動範圍廣泛,難以追查感染源頭,呼籲市民加強防蚊措施。
陳福和今日(11月4日)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本次個案為9天內第3宗本地感染個案,與早前分析預估的其中一種情況相符。他解釋,自7月起第一階段主要出現超過40宗輸入個案,直至出現首宗本地個案,進入第二階段。首宗本地個案患者生活相對簡單,影響範圍較明確,而第二宗個案很可能與首宗屬同一群組。然而,本次第3宗個案的45歲患者於上環工作,活動範圍廣泛,難以直接從流行病學調查中追溯感染源頭。
第3宗個案出現必須更加警惕
陳福和指出,當出現首宗本地個案時,已提醒需謹慎應對,當時情況尚屬樂觀。但隨着第3宗個案出現,必須更加警惕,因患者活動範圍廣泛,感染源頭未明,病毒經蚊蟲傳播給他人的風險較高,因此需加強防控。但他強調,市民無需過度恐慌。當局現階段的重要目標,是防止基孔肯雅熱在本地大規模爆發,並避免其成為本地風土病。然而,由於中港兩地往來頻繁,加上鄰近地區持續有個案,出現輸入個案並不出奇。




陳福和表示,下一步工作需更加謹慎,關鍵在於調查患者所處環境、居所及常去地點是否有其他本地個案。除了流行病學調查,亦將盡可能獲取更多病毒基因排序資訊,例如病毒株是否出現突變,有助分析是否與早前個案同源。現正追查是否存在傳播鏈,並針對蚊患源頭展開工作,希望能搜集白紋伊蚊樣本進行化驗,以確認病毒是否在蚊群中大規模傳播。
相關新聞:
基孔肯雅熱︱新增本地個案涉45歲男子 政府籲曾到曉峰園、信德中心及葵廣有病徵人士主動聯絡
基孔肯雅熱︱料同於鳯德邨一帶受感染 55歲女校工列第二宗本地感染個案
市民若覺不適可主動接受檢測
今年8月,曉峰園曾錄得兩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陳福和認為,本次個案與8月個案關聯的可能性較低。為防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當局已在受影響地區徹底搜查隱藏蚊患的黑點,並進行滅蚊工作。他補充,據文獻記載,基孔肯雅熱患者中至少三分二至七成會出現症狀。因此,曾到相關地點或遭蚊叮咬後感不適的市民,可主動接受檢測。
陳福和提醒,近日天氣雖轉涼,但氣溫仍較往年偏高,市民在戶外活動或行山時務必做好防蚊措施。若曾到訪大灣區或其他受影響地區,返港後出現不適,應盡快就醫。如出現發燒、皮疹、關節痛等症狀,應向醫護人員說明旅遊史,以便安排合適檢查。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