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高法院審理特朗普關稅權爭議 一文看焦點
【星島綜合報道】美國最高法院本周將審理一宗涉及總統特朗普關稅政策的重大案件,判決結果或改變美國總統徵收關稅的權力範圍,但無論裁決如何,加拿大恐難完全避過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衝擊。
案件焦點在於特朗普是否可援引《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以「國家安全」為由,向幾乎所有國家徵收關稅。多間企業及州政府質疑此舉違憲,認為該法並未授權總統擁有如此廣泛的關稅權力。
是次聆訊結合兩宗案件,其中一宗挑戰所謂的「對等關稅」,另一宗則反對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及中國的「芬太尼相關關稅」。惟聽證結果不會影響特朗普依據《1962年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加拿大鋼鐵、鋁、汽車、木材及銅產品實施的關稅。
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多次警告,加美談判期間仍難以完全消除關稅,預料某程度的關稅將長期存在。他指加拿大正透過《美墨加協議》(CUSMA)的條款,盡力減輕「芬太尼關稅」的影響。
特朗普今年三月以「北方邊境芬太尼流入」為由宣布緊急狀態,對加拿大徵收25%關稅,八月更提升至35%。雖然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從加拿大走私芬太尼的數量遠低於墨西哥邊境,但渥太華仍應美方要求設立「芬太尼專員」、加強邊防及增派直升機與無人機巡邏。
卡尼十月訪問白宮後,兩國關係稍見緩和,但一則由安省贊助、引用前總統雷根言論的廣告惹怒特朗普,導致其單方面中止談判,並指責加拿大試圖影響最高法院判決。
卡加利大學公共政策學院北美新倡議主管 Carlo Dade 指出,即使最高法院推翻部分關稅,若維持「芬太尼關稅」,加拿大仍將陷入被動局面。「如果這項關稅保留,我們將面臨任何時間、任何理由的關稅,對全球競爭力是致命打擊。」
他又指,即使特朗普的「芬太尼關稅」被否決,仍可透過第232條程序針對個別產業徵稅,意味加國須隨時應對新的貿易衝擊。「美國正嘗試改寫全球貿易規則,加拿大同樣受創,只能尋找新的對策。」
(圖:美聯社)T08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