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业观察】关税之下 Loblaws、Metro及Sobeys逆势增利

【星岛综合报道】疫情及美加贸易战引发民众对水果、蔬菜、洗护用品及日用品价格上升的恐慌。
美国宣布关税、加拿大反制后,Loblaw行政总裁Per Bank于2月2日在LinkedIn警告:“关税本质上会推高通胀,增加成本最终会影响消费者。”
七个月后,《星报》盘点发现,加拿大三大超市——Loblaw、Metro及Sobeys母公司Empire——在关税风暴下仍录得更高利润及略增毛利率。虽然食品价格上升,但幅度低于预期。
9月1日,加拿大总理卡尼取消所有美加墨协议下的关税,保留钢铝及汽车关税。经济学家指出,取消报复性关税前,食品通胀从2024年平均2.2%升至今年2月后超过3%,4月达3.8%,仍远低于2022年双位数涨幅。
与受创汽车业相比,三大超市2025年季度报告显示业绩稳健,毛利率分别增长0.03、0.16及0.93个百分点。Loblaw第二季度零售毛利率32.02%,为五年新高,但发言人Catherine Thomas称数字与去年相近,增幅与开新店相关,关税非主因。
反关税实施后,Metro及Loblaw将供应商价格审核期由12周缩短至6周,Loblaw并标示受关税影响产品,以解释价格上升,减少消费者对“贪婪超市”印象。
Loblaw估计约6,000种产品受关税影响,Metro约3,000种,Sobeys母公司Empire约12%产品来源于美国。Thomas指出,关税将逐步被淘汰。Metro发言人Bonk补充,咖啡及软饮受美国原材料及包装铝材关税影响。
Morningstar DBRS高级副总裁Moritz Steinbauer指,关税影响有限,消费者可转向非关税商品,加上加拿大自家品牌毛利高,抵消影响。食品、健康及消费品协会CEO Michael Graydon指,零售商对供应商价格上调采严格审核,仅允许真实成本增加。
三大超市行政人员指出,2月后美国产品销量下降,但加国货销售增长,并增加本地及非美供应商比例。Loblaw已将25%农产品转向非美国来源,并引入逾100个小型加国供应商。
尽管三大零售商受关税影响有限,但消费者仍感食品价格高企。安省伦敦市37岁教育助理Leigh Ann Fearnley表示,购买1.5磅碎牛肉需25加元,震惊之余转至其他商店寻找较便宜货品。她每周食品支出至少200加元,是房租之后最大开支。
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加拿大人零售食品支出较2020年高28%。疫情及能源价格飙升推高通胀,2022年下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1.4%,为1981年以来最快。
经济学家指出,近年通胀遗留效应仍在,肉类、尤其牛肉价格上升10%,主要因干旱及牛群缩减,而非关税。统计局经济学家Taylor Mitchell指,黄瓜价格因国内供应充足,自2月起下跌28.3%。卡尔加利大学经济学家Trevor Tombe估计,反关税对食品价格影响最多1%。
Tombe表示:“要改善可负担性,不是降价,而是提高工资收入,使增幅超过物价。”
(图:星报)T15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