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樺加沙|將軍澳海濱餐廳被大浪衝擊淹沉 甯漢豪:一米高擋浪牆將於明年完成

颱風樺加沙襲港期間,香港近堤岸的建築物大受衝擊,其中將軍澳南海濱長廊有餐廳,被海浪衝毀大門,餐廳付之一炬。發展局局長甯漢豪今早(27日)在電台節目表示,餐廳所在的將軍澳海濱的擋浪牆較海平面高出5米,亦會多建一個一米高的擋浪牆,希望在明年完工,當局將會與海濱長廊附近的餐廳負責人商討,在門外加設充氣式擋水設施,以備不時之需。
海濱長廊起緩衝及休憩作用
甯漢豪表示,政府設計海岸附近地方時,設計時會包含多個元素,包括設置20-30米的海濱長廊,既可作休憩之用,當有浪或打風時會成為緩衝區,海堤附近的石牆打斜擺放,用作海浪卸力,亦設有一米或以上擋浪場,而海濱附近的建築物設計,風暴來襲時的臨時檔水板等亦有助擋風擋水。她續稱,政府亦會參考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有關極端天氣下海平面的預測,以及香港颱風期間的數據,在2021年及2024年均作深入研究,找出30多個海岸設計不足的地方加以改善。局方亦會收集各颱風後所得的數據,檢討海岸抵抗颱風的能力。







相關新聞:颱風樺加沙|巨浪摧毀將軍澳海邊餐廳 老闆娘料損失500萬 將原址重建:好鍾意將軍澳
斜坡管理工作增加3成
甯漢豪說,渠務署購置的排水設施如「龍吸水」在風暴中發揮作用,未來預計會配置更多相關設施,署亦方有利用自身研發的人工智能模型就水浸地方分析預測,並向外公布。署方亦正深入研發人工智能處理水浸及防洪的工作。她又提到香港在防治山泥傾瀉是全球數一數二,政府會每年檢查天然斜坡,對人造斜坡進竹行鞏固,就私人管理的進行抽樣風險評估工作,上述的工作將加大3成,國際專家亦會來港作出覆檢。
洪水橋片區或採雙信封制
甯漢豪表示,政府早前就北部都會區三個片區開發試點徵集市場意見,洪水橋片區期望在今年內招標,因應收集回來的意見,願意營運更多產業地的發展商在投標時,得分會較高。而招標時,亦傾向採用雙信封制,除出價外,亦會就發展產業用地的建議評分。
洪水橋站附近商用地引用「1.5級開發」概念
她又指,洪水橋站附近10多公頃土地商業用地,原計劃參考港鐘金鐘站的概念,吸引企業進駐正動工的港鐵洪水橋站,但鐵站2030年才開通,貿然讓發展商投資興建商業大樓,「大家嗰心唔太安」,因此才參考「1.5級開發」概念,興建低矮的展銷場、康體設施等,再逐步發展,以免土地長期丟空。至於北都發展,設立由政府擁有的園區公司,她指管理上歸一,亦可具彈性招商引資,又強調會在陽光下運作,包括會向政府提交報告,董事局組成由政府委任,以做到透明度。
暫緩人工島計劃是優次及時間問題
就交椅洲人工島計劃,甯漢豪說是優次及時間問題,北都未來10至20年會發展約3000公頃土地,未來10年希望產出1800公頃熟地,政府需要努力招商引資,企業亦要開發和建設上蓋等,如果同時推進1000公頃的交椅洲人工島填海工程,會導致政府和市場的人力和資金力量緊張。經過檢視後,政府將專注北都的發展,給予政府及發展商「鬆動位」。但她強調香港到2048年需要6000公頃的土,若要做好7000公頃土地,當中交椅洲人工島會是未來土地來源的組成部分,希望適時推進。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