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美國會「舊人新戲」的警示

美國駐港澳總領事伊珠麗履新僅一個月,已頻頻拋出「親民牌」,不斷接觸本港各界人士。日前她在中環美國會舉辦的招待會,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罕有現身;數天後的另一個場合,伊珠麗與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亦有會面。這讓人不禁聯想起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伊珠麗與陳方安生、黃之鋒、羅冠聰等會面的往事。當年她被視為外部勢力干預香港事務的代表人物,甚至被內地媒體稱作「顛覆專家」。如今再度活躍,難免令人警覺。
陳方安生、劉慧卿等並非「素人」,而是有「前科」的政治老手。回顧修例風波,她們或明或暗地與外部勢力勾連,縱暴煽暴破壞社會、衝擊法治。當時的暴力行動導致港鐵站損壞、商鋪遭打砸,旅遊、零售等行業陷入困境,經濟民生蒙受重創。當中,陳方安生等人扮演着推波助瀾角色,甚至被揭發與外國政客「密斟」。而今她們再度同場,無論「重聚」抑或「寒暄」,都不是單純的私人交往。
說到伊珠麗,她履新後刻意營造「親和」形象,實則動機不純。頻繁出席社交場合,廣結人脈,表面上是「了解香港」,實際上不排除亂港之心又起。這種「笑裏藏刀」的手法,市民並不陌生。從歷史經驗看,外部勢力往往借所謂「交流」活動暗中觀察、挑撥,最終目的仍是干預香港事務。值得注意的是,伊珠麗曾在美國國務院長期負責東亞事務,熟悉香港政治生態。她此番「親民」姿態,很大機會是試圖在本港新的政治生態中重建「人脈網」,為未來的政治操弄作鋪墊。
對於伊珠麗上述試探底線的行為,各界要提高警覺且有清醒認識。須知,國家安全是「一國兩制」行穩致遠的基石,任何挑戰底線的行為,無論公開的政治操弄還是隱蔽的社交活動,都不容忽視。若對此掉以輕心,便可能為外部勢力留下可乘之機。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社會已恢復秩序,普遍人心思安,廣大市民對安定生活的需求更為強烈。若有人妄圖再次挑動社會矛盾,相信會遭到各界堅決反對,畢竟無人希望重蹈「修例風波」的覆轍。
當前香港正處由治及興關鍵期,隨着國家「十四五」規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深入推進,本港金融、科創、航運、文化等領域都迎來廣闊機遇。特區政府近年全力拼經濟、謀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效甚彰。比如最新公佈的國際金融中心排名,香港鞏固全球第三、亞太區第一的位置,並蟬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稱號。當此之時,最需要的是社會團結一致,把精力放在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上,斷不能再一次被外部勢力牽着鼻子走。
相比6年前,香港社會早已「換了人間」。隨着一系列國安法律實施,護國安、謀發展漸成更多人的共識,任何搞亂香港的企圖都將無立足空間,如若付諸實踐,更會遭法律嚴懲。因此,美國會的這齣「舊人新戲」,內容若涉勾連圖謀,定必不能得逞。
穆家駿 全國青聯常委、灣仔區議員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