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留意】多市藍色回收箱靜靜換貼紙 2026年起回收服務全面私有化

【星島綜合報道】自2026年1月1日起,多市藍色回收箱將不再由市政府負責,而是交由企業營運,垃圾回收服務將正式私有化。
近日,多倫多市府已開始在藍色回收桶上貼上新標籤,將原有市府的標誌蓋過,並列明新承辦公司的聯絡資料。回收箱的這項變動源自安省2016年通過的《生產者延伸責任》(Extended Producer Responsibility, EPR)制度。該制度規定,生產商需對自家產品的回收負責。省府聲稱,此舉可令企業更重視包裝設計及減省省府成本,但環保人士則批評福特政府削弱制度要求,令回收目標及規範被大幅放寬。
負責接手的非牟利公司 Circular Materials 代表雀巢、麥當勞及好市多(Costco)等跨國企業,將處理多倫多全市的藍色回收箱回收事宜,包括收集、運輸、教育推廣及處理居民更換回收桶的要求。
自2023年7月起,雖然藍箱名義上已轉交該公司處理,但實際上仍由市府代為執行,直至明年,GFL Environmental將根據合約正式 代表Circular Materials公司承辦處理垃圾收集。
星報採訪市議員Paula Fletcher,她憂慮居民普遍並未留意回收桶上的貼紙,會以為回收仍由市府處理,恐在過渡期引發混亂。她更批評,過渡日定於元旦假期,「當市民正忙於節日活動,回收桶會爆滿」,可能「一開始就造成大混亂」。她更點名,市政將不再收集任何可回收物品,而議員們亦將不會在市政廳制定有關可回收物品收集的政策。
另有議員關注,企業可能對「有污染的回收桶」容忍度更低。若私人企業發現,回收桶夾雜不能回收的或受到污穢的物料,他們可能拒收,引致居民或將其直接丟進垃圾堆,間接導致垃圾回收率下降。

多倫多市府以往提供多達18種語言的回收指南,惟新制度下僅需提供英語及法語資訊,令人憂慮這或進一步打擊市民參與度。
負責回收的非牟利公司Circular Materials行政總裁Allen Langdon則強調,公司會透過教育及設備升級以減少污染問題,並承諾推出「大型宣傳計劃」確保回收轉手平穩過渡。他指,新制度下,其實可回收更多物料,例如以往市府並不接受的外賣咖啡杯等紙質飲品容器。
當前,多倫多市府為協助過渡,正成立一支4人專責團隊,每年耗資約50萬元處理市民查詢。但最新省府規例卻令情況更複雜:部分新建大廈或仍需由市府繼續收集回收物,直至2031年才全面交由企業接手。
隨着多市主要堆填區即將爆滿,回收及減廢措施更顯迫切。藍色回收箱私有化會否令回收效率提升,抑或反致混亂、棄廢量增加,仍有待觀察。
(資料圖)T15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