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獲永居身份應否入籍? 移民顧問:入籍意義非只為拿方便

【星島綜合報道】有華裔移民律師指出,對於移民而言,入籍絕不是終點,而是轉折點。新的身份要求我們反思:自己是誰,如何面對全新的共同體,而非單單只是拿個護照圖方便。
據加廣(RCI)報道,2015年,David以留學生的身份從中國來到加拿大。
他在2019年申請了加拿大永久居民(PR)身份,但因為疫情,申請被延遲,一直到2021年才拿到永久居民資格。而在符合入籍條件後,他立即提出入籍申請,並順利成為了加拿大公民。
他表示,一直把入籍當作一個目標,因為他在自己的出生地無法享受自由和公平的感覺,盡快入籍首先就是為了獲得自由。
David說:「入籍宣誓的一刻,我的心情很激動。這代表著我新的身份和新生活的開始。這代表著我過去多年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宣誓讓我感到加拿大就是我的未來。」
成為加拿大公民之後這兩年,David的感覺是,加拿大護照給他帶來各種的便利,最為直接的是,與以前相比,前往很多國家旅行是免簽的,不需要繁瑣的程序。而在法律層面,公民身份讓他擁有投票權,可以參與國家政治,促使他花更多精力關注現實和時事。
他表示,在中國的時候,自己有過權益受到侵害的經歷,所以感覺在加拿大受到更多法律保護,這是他非常看重的一點。而且,他也有了更多可以申請的工作機會。
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年,David認為,北美也有本身的問題,例如近年出現的民粹和排外思潮,相對來說,加拿大比較和平友善。
但他認為,加拿大帶來的平等自由以及安全感,包括醫療、養老福利等,比中國還是好太多了。他自言不是一個貪心的人,但希望生活和權利能夠有所保障。
相關新聞:網傳官方數據指加國十年來輸入了1500萬臨時居民 實情是怎樣?
滿地可的華裔移民律師冉夷僑表示,如果說選擇成為加拿大人,第一步是先成為加拿大永久居民,那麼接下來,要不要入籍呢?這往往成為許多人的自我詰問。
那麼,入籍對於移民來說意味著甚麽?
冉夷僑說:「對於身份切換敏感的人來說,入籍意味著,一個重新定義我是誰的過程。這個過程是複雜的、差異化的。對於部份人來說,這是一種自豪的、積極的、主動的融入新國家的過程;但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可能會引發認同的危機,甚至形成內心的對立、掙札和衝突。」
冉夷僑解釋,在不少人眼中,入籍具有很高的工具性價值。有了加拿大公民的身份,就不用像永久居民那樣有居住義務的規定,可以更方便和自由地出入境,無拘無束。
加拿大護照位居世界免簽國家數最多排行榜的前列,公民身份賦予個人暢通無阻的世界通行證。
此外,本國一些特定的職業只對公民開放,因此附帶於加拿大公民身份上的優勢和機會,確實成為了不少人決定入籍的動力。
然而,對於移民來說,入籍的意義遠不止這些。正如在入籍儀式中,要宣誓效忠加拿大國王一樣,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入籍必然包含著對這國家某程度上的認同。
如果有的人僅出於工具性考慮而選擇入籍,那麼也很難在入籍後即時產生對這國家的深層認同。當然,他們有可能在往後的生活中,慢慢培養出對國家的歸屬感與認同感。
冉夷僑補充說,從法律層面說,新公民要履行公民的義務與責任,以第一身姿態實踐民主與自治。然而,要實現這一點,需要很多因素共同作用,從個人層面說,要願意學習共同體的歷史,願意參與公民實踐。從國家層面說,加拿大要對新公民的融入提供資源與支援,促進他們構建新的國家認同感。在這個意義上,對於移民而言,在法律、情感、認同等各方面,入籍絕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轉折點。新的身份要求我們反思:自己是誰,如何面對全新的共同體,如何與新的共同體互動?
圖:RCI、IRCC
V2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