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人移民海外】準備離開加拿大?這裡有一份「離加準備清單」你要知

【星島綜合報道】加國移民潮常見,但同時亦有人選擇離開加拿大。據統計局數字,2024年共有106,134人遷居海外,原因包括:為工作、為愛情,或感到生活負擔沉重而離開。

星報採訪現居於肯亞(Kenya)首都奈洛比(Nairobi)的創業顧問Amanda Armstrong,她指自己於2019年失業,其後感到多倫多生活成本過高,決定離開加拿大、暫居肯雅6個月。半年後,當她重返多倫多,被房東告知原住所將留給其女居住,她要另覓新居。Amanda深感自己無力負擔租金,最終決定永久搬離加拿大,遷居肯雅。她現已於當地定居逾三年。

離境人士分兩類,留意自己是事實居民或是非居民

專家指出,離境人士分為兩類,一類離開後仍被稱為加國居民,一類離開後則被認為非居民,分別如下:

1 事實居民類(factual resident):雖身在海外,但如你仍保留與加拿大的緊密聯繫(residential ties),比如保留加國住所、家屬仍在加拿大,或有加拿大銀行戶口、信用卡、加國護照、醫療卡等連結,你仍可被視為加拿大居民。

2 非居民類/移民類(emigrant):若你切斷與加國的緊密聯繫(residential ties,如上所述),例如放棄加拿大住所,在全球其他地方定居,則你會被視為非居民、已移民。

例如不少人只是被公司派出到海外工作一段時間,但其在加拿大有房產,每年頻繁往返加拿大與家人共度時光,這類人士通常不會被稱為移民,而仍算是加拿大事實居民。

稅務影響

投資顧問Samantha Sykes指出,加國事實居民就其全球收入仍需繳交加拿大稅項。而非加國居民則相反,他們的全球收入只需於新居國課稅。

不過,移民需注意,永久離境時須繳交「離境稅」(deemed disposition),視乎資產總價值計算。

移民在海外工作時,只需就部分來自加國的收入向加拿大稅務局報稅。 

此外,不少移民相信,他們只需就加國資產向CRA報稅,而無需就全球資產報稅。而來自RSM國際會計公司的 Jennifer Reid則解說,建議移民考慮,個人在移居國納稅是否真的有所收益。有些條約可能提供抵扣,但每個國家的情況都不一樣,建議移民研讀相關條款。

醫療保險

現居肯亞的Armstrong提醒,一旦你宣告自己為加國非居民並停止納稅,就面臨失去OHIP醫療卡的資格。

根據OHIP現時指引,如果有人想離開加拿大,OHIP最多可保留最多兩年。前提條件是,該人士需要在離境前兩年、每年最少在安省居住153日,方能保持醫保卡有效。

投資限制

Armstrong又憶述,自己離境後不得不停止使用加國投資平台Wealthsimple,改用當地金融機構處理投資。皆因她失去加拿大居民身份,因此不可以使用加國平台繼續投資。

供款賬戶限制

於此同時,銀行得悉她為非居民後,她提取款項都會被扣稅。例如提取註冊退休儲蓄計劃(RRSP),會被扣25%預扣稅。該扣稅比例由CRA規定。而免稅儲蓄賬戶 (TFSA),也因移居地政策不同,導致TFSA在部分國家未必享有免稅待遇。 

來自RSM會計公司的 Jennifer Reid也提及,非居民雖可以保留RRSP,但不能繼續供款,TFSA亦同理,因客戶已無法累積加國額度。

專家提醒,一旦離開加拿大,亦須通知銀行你的身分變更。部分加國金融機構基於合規理由,不再與非居民客戶合作。

因此,打算移居海外的人士,應及早諮詢熟悉跨境稅務的專業人士,避免誤解稅務責任。

Armstrong總結個人經驗說道,其實移民初期她需承擔高昂簽證及安置費用,每年開支由四千元激增至一萬元,但因伴侶為肯雅人,最終她選擇留下;而其他人若有意離開加拿大,建議優先考慮生活成本較低的地區。

(圖:PEXELS)T15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爭議!】多市逾30支測速相機遭非法鋸斷  福特斥「搶錢」市府不拆除省府來解決

因應關稅壓力 渥太華提供大西洋省中小企業新基金

「超級學校」延遲開幕 學生失實體課室 省府下令審查校董會

多倫多近全數社區房價「劈價求售」 近八成成交低於叫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