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健康
传入的 cat_slugs: %e5%81%a5%e5%ba%b7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栏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3060
最大页数: 306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269893, 7269904, 7269874, 7269369, 7268975, 7265957, 7268949, 7267856, 7268006, 7267971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3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11

开学|孩子不愿返学?精神科医生解构学童上学焦虑成因 家长必做6事帮助受情绪困扰子女

新的学年往往象征新的开始,也伴随新的改变和适应。有部分学童可能因能够与同学相聚而感到兴奋,但是亦有一部分因新的挑战而感到焦虑。对于不少青少年来说,要离开暑假的悠闲轻松节奏,再次重投新学年的学习,可能带来不少压力,有机会出现失眠、情绪变化,甚至拒绝上学的情况。

学童常面临哪些情绪困扰或压力?

在为学童准备新学年时,除了购买新文具和新校服外,我们是否也应为他们面对新学年的挑战和适应,作好情绪和心理上的预备?我们除了期望学生能在学习上更努力、成绩更进一步外,也需要关注学童的心理适应和情绪需要。

根据国际数据,约有1至5%的学童曾出现逃避上学的情况。逃避上学往往只是一个表面现象,背后可能隐藏着压力或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和专业人士共同关注和协助。

学童潜在的情绪困扰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压力去探讨:

1. 外在因素方面

家庭、朋友和学业压力都是一些潜在的压力来源。家庭内的沟通模式、家庭成员的精神情绪问题或家庭环境的转变都可能造成压力。同学和社交上的相处问题,甚至出现欺凌和排挤,也是学童可能面临的问题。

在学习方面,学生需要面对新的课程、教学要求和评估标准。特别是升小一、中一阶段,孩子要适应学校、老师、同学和课程的改变,压力也相对较大。若他人和自己期望过高,感觉自己无法跟上课程进度或担心成绩不理想时,也可能会引发焦虑和恐惧。

2. 个人因素方面

若学童性格一向比较内向和敏感,不惯于将压力表达出来,而倾向隐藏于内心,未能正面处理问题的话,便较容易被压力影响。在心理上,有部分孩子可能较容易有非黑即白、完美主义或过分自责的负面想法;亦有些对身体不适过度关注和反应,为避免引发这些身体不适,而拒绝上学;亦有学童可能想逃避自己困扰的事情,而选择留在家中做一些对自己没有压力的事情。

假如学童存在学习障碍、社交困难或言语发展障碍,便可能令他们在学校感到挫败。在日常生活上,因为时间分配问题而造成很晚才睡觉,也会引致无法起床上学。

如学童对上学感到焦虑 可能是哪些精神/情绪问题?

面对压力从而出现短暂焦虑的反应是常见的状况。然而,如果焦虑或忧郁情况持续发生,并对生活、学习和人际关系造成影响,甚至出现风险状况,例如自残或伤害自己等念头或倾向时,便需早日寻求协助。

以下是几种学童或青少年常见的精神情绪状况

焦虑症:外国研究显示,焦虑症在学童的病发率约为7%。广泛性焦虑症、恐惧症和社交焦虑症都是一些常见的焦虑病症。另外,学童也有机会患上分离焦虑症、选择性缄默症和特定恐惧症。在焦虑症的情况下,学童可能过度估算情况带来的危险,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征状,例如出现头痛、肠胃不适、肌肉痛、身体乏力等征状。出于恐惧,他们可能逃避一些引发焦虑的情况,例如拒绝上学。年纪较为幼小的学童未必能够表达自己焦虑的情绪,可能出现发脾气、失眠或胃口改变。焦虑有可能伴随抑郁,家长亦可留意以下关于抑郁症的症状。

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较常于青少年出现的情绪障碍。青少年的情绪表达可能是暴躁或低落,而学童则可能会表现出持续的情绪低落。日常生活上,他们会对原本感兴趣的活动失去兴趣,食欲和睡眠模式改变(可能变得过多或过少),很容易显得疲劳和缺乏动力。思想上,感到自我价值感降低,充满无望或绝望的情绪。在精力减弱、专注力下降的情况下,可能导致学业成绩下降和社交退缩的行为。

如果孩子拒绝上学,亦需要留意有否以下几方面的状况:

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核心症状包括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动以及冲动行为难以抑制,且难以自我调节,经常无法静下心来完成任务。ADHD可能影响孩子学习的能力及情绪控制,因此造成学习、社交和适应上的困难。

自闭症谱系障碍:固执、自我、缺乏弹性去处理问题。

对立性反抗症和品行障碍:患者在自我情绪或行为控制上出现问题,容易发怒和暴躁,经常与权威人物争吵或违抗定下的规则,也可能出现冲动行为和情绪爆发的状况,从而影响着人际关系和学习。

以上都是一些学童常见的精神情绪行为问题,均有适当的方法去处理和治疗。如有相关征状,应寻求专业人士协助。

家长应如何帮助受情绪困扰的子女?

1. 建立心灵安全港,学习理解和处理情绪

家人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和信任的环境,让子女感到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情绪并没有分好与坏,让情绪获得接纳,用正确方法去表达,避免在情绪上升时继续刺激,情绪的高峰会慢慢过去。有一些青少年未必习惯用言语直接去表达情绪,可能较喜欢运用音乐、艺术或运动先抒发情绪,之后才能够冷静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 建立适应技巧和求助清单

当情绪较为平复时,可以预先订立一些求助方法或可以尽快联络的人士,以及可以让自己感觉舒服一点的事情。
静观练习(Mindfulness)是一种有效的情绪管理方法。透过专注呼吸、身体感觉和当下经验,青少年可以学习观察自己的情绪,有助于减轻压力、提升自我觉察力,并在情绪低落时及时寻求协助。

3. 构建健康的社交系统

建立朋友圈子能让青少年获得扶持,也可以学习沟通,彼此接纳。家长可以支援青少年在选择朋友时,建立一个健康的界线,学习如何彼此支援,也彼此尊重,从而有助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交技巧。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帮助子女建立自信心和社交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情绪困扰。

4. 发掘热忱和价值

通过探索不同的兴趣,扩阔自己的眼界,青少年可以更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从而构建人生方向,并寻找持久真实的价值。

5.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照顾自己身心灵健康,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培养稳定的睡眠习惯。

6. 早期辨识,寻求治疗

若孩子在儿童期出现情绪、行为、社交、言语或学习上的发展障碍,应及早接受精神发展评估,配合行为训练或药物治疗,可以减少以上障碍对学习、社交和自我形象的影响,从而减少在青少年期出现情绪问题。

如果子女表现出严重的情绪问题或自杀念头,应该立即寻求专业帮助。家长可以陪同子女参加治疗,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情绪问题。

如何察觉孩子可能有轻生念头?

家长可以留意孩子有否出现情绪转差征兆,例如思想上透露出明显的绝望感或无望感,感觉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或借着滥用药物或增加酒精摄取去逃避情绪困扰;留意是否出现幻觉或妄想的症状。在行为上,出现明显的功能变化,例如缺乏动力去照顾自己基本饮食或卫生需要,学习能力突然下降或缺席逃学,或社交极度退缩,避免与朋友和家人互动。若情绪出现转差的征兆,便应及早安排接受精神及心理治疗。

假若出现高危征兆,如出现轻生的想法和念头,提及自己是个负担,感觉自己无法再忍受生活中的痛苦;或有所行动,如提到自己正在计划或寻找轻生的方法,家长便需要作出陪伴,并且即时寻找专业人士协助,尽快作出精神评估。根据评估结果,作出最适当的监察安排,并让孩子接受适当治疗。

家长在管教上应如何取得平衡?

1. 管教一致,积极鼓励

父母对于孩子的管教态度上需要一致。如果父母之间对孩子上学的态度不同,或者经常争吵,孩子便会感到无所适从。

假若孩子在上课时有焦虑的情况,要求提早放学,父母可以与校方协调处理方法,例如给予安静空间去放松和稳定情绪,减少过度保护。父母也可留意孩子进步的地方,就算是微小的进步,也可作即时的奖赏,从而增加上学或正面行为的动力。

2. 建立规律,界限清晰

放暑假期间的生活节奏可能较为弹性。在开学前一两个星期,开始慢慢尝试调节规律的生理时钟,避免太晚睡觉导致第二天无法按时起床。对于较年长的孩子,可以与其一起讨论并订立打机、上网的时限,避免因以上活动而影响睡眠作息周期。

3. 彼此尊重,调节期望

假如对学业要求过高,孩子无法达到时,可能会对学习产生恐惧和逃避的心态。尝试和孩子沟通,建立对学习要求的合理期望。如果有以上提及的精神情绪或学习障碍问题,便需要正面处理,并且调节对孩子学业成绩上的期望。

4. 耐心倾听,保持沟通

上学前一天的晚上跟孩子谈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开学后,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聆听他们在学校的经历,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引导孩子分析遇到的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孩子离开父母上学的第一天,父母的心情往往就像孩子的内心一样,感到既兴奋又战战兢兢。每位孩子都有他独特的性格和特性,养育孩子往往需要冷静的情绪、细心的观察、适当的弹性和智慧。在适应开学的转变时,可留意孩子的适应状况,一起克服成长路上的种种障碍。

撰文:精神科专科医生 潘锦珊

T10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餐桌上1配菜竟比肉类高钙80倍 防癌抗老/防骨质疏松 长者/更年期女性必吃!

逾14%港人患便秘 专家揭1类人用力排便易中风 必学通便6招

1种神秘病毒被韩列为一级传染病 致死率高达75%无药可治 4招减感染风险

以巴冲突 | 以军袭加沙再酿50死 英法德吁立即停火 联大通过决议推动两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