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邊境局擬用AI篩查入境人員 揀出「高風險」人士
【星島綜合報道】加拿大邊境服務局(CBSA)計劃使用人工智能(AI)篩選所有到訪或回國人員,以預測他們是否有違法風險。
據《星報》報道,AI輔助工具旅客合規指標(TCI)已在6個陸路入境口岸進行測試,它是基於CBSA的5年旅客數據開發而成。它會為每一位入境加拿大的人分配一個「合規分數」,此分數將用於執行《海關法》及其相關法規。
任何被AI視為存在「高風險」的人員,都可能會被挑出來進行進一步檢查。
根據一份透過《資料索取法》(Access to Information Act)獲得的評估報告,該AI輔助工具預計最早將於2027年推出,旨在幫助所有海陸空入境口岸的邊境官員,決定是否要將旅客及其攜帶的物品轉送進行二次檢查。
旨在縮短處理時間改善客戶體驗
邊境機構提交給聯邦庫務委員會(Treasury Board)的報告指出:「我們利用獲得的數據來建立預測模型,以預測旅客遵守規定的可能性。」
「TCI將通過縮短邊境處理時間來改善客戶體驗。該系統將使官員減少在合規旅客身上花費的時間,並減少不必要的選擇性轉送數量。」
然而,專家們對該工具發展過程中缺乏公眾參與和投入感到擔憂。他們擔心,由於分析品質取決於輸入的數據,該系統可能會強化對某些類型旅客(例如來自某些國家的移民和遊客)的偏見。
獲得這份報告的溫哥華陶姓移民律師(Will Tao,譯音)指出,「如果你過去一直對某個群體持批評態度,那麼這些數據就會被記錄下來,並被導入到這個工具中。」
政府報告稱,CBSA每年服務超過9,600萬名旅客,要跟上預期的增速,就需要增加數百名邊境官員。此外,由於條件所限,有些入境點無法增設額外的檢查亭。
若採用錯誤建議反而更慢
報告指出,這個AI工具將有助於在預期旅客人數增加的情況下,將邊境處理時間保持在當前水平。
然而,報告也指出,如果官員採納了該工具的錯誤建議,其影響可能會「持續更長時間」。
多倫多大學專注於AI以及數據與社會研究的教授Ebrahim Bagheri表示,「一旦風險評分或指標呈現給官員,就會嚴重影響他們的判斷,這實際上意味著即使在技術上最終決策者仍然是人類,系統也會影響最終結果。」
該系統旨在顯示對官員有興趣的信息,例如旅客的交通工具和陪同他們的人。
它還能捕捉「即時決定因素」,包括旅客是否獨自旅行、他們所提供的身份證明類型、所使用車輛的車牌號碼,以及CBSA記錄中該旅客先前行程的所有數據。
CBSA告訴《星報》,該工具是其旅客現代化計劃的一部分,旨在透過利用技術更有效率地處理旅客事宜,從而提高邊境安全和保障。該系統仍在完善中。而目前,官員們是利用他們的專業訓練、專業知識和經驗來留意潛在威脅的。
CBSA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旅客合規指標只是一個指標,並不能取代官員的判斷或自主決定結果。」去年,共有284萬旅客接受了二次檢查。截至8月20日,已有134萬人被選中接受二次檢查。
儘管CBSA表示合規指標僅涵蓋《海關法》,但陶律師就擔心該系統很容易觸發針對非加拿大公民旅客的入境審查,從而導致他們被禁止進入加拿大。
CBSA表示,已經在這項新工具上花費了1,530萬元,一旦全面實施,每年將耗資約70萬元。預計到2027年底,所有陸路入境口岸都將採用,稍後也將在海陸空入境口岸實施。
圖:加拿大環球事務部
V6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