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直擊】利頓遭旱雷不斷引燃 山火造就苦命小鎮身世

【星島特約記者徐嘉銘報道】每年夏天,卑詩省幾乎都面臨到山火的威脅,目前卑詩省有兩處主要的山火,最嚴重的是在溫哥華島,失控的山火威脅該島小夸利庫姆河村 (Little Qualicum River Village) 的居民家園,他們接到了疏散令,另一處則是內陸的利頓(Lytton)附近。
首先是溫島的帕克斯維爾一夸利庫姆地區 (Parksville-Qualicum) 以西的那乃磨地區 (Nanaimo) 約有400戶居民被告知,由於韋斯利嶺 (Wesley Ridge) 山火,他們需要撤離家園。疏散令涵蓋了小夸利庫姆瀑布省立公園 (Little Qualicum Falls Provincial Park) 和卡梅倫湖 (Cameron Lake) 北側,另有280戶居民處於疏散警報之下。
除了溫哥華島之外,就是利頓的山火,目前沒有擴散。記者於周日(3日)在一號公路利頓南邊菲沙峽谷(Fraser Canyon)後方目睹山火規模並未縮小,當局派出的直升機在現場觀察。
慶幸的是,山火距離交通要道一號公路很遠,雖然有煙霧已經蔓延到公路上,但情況並不嚴重,也沒有影響行車。

直擊旱雷
引起山火的因素一般認為有兩種,一是人為,這是最普遍想到的原因,有人在野地燒烤或點火,結果火苗濺出,引燃乾旱的草地而失控。
另一種則是雷擊。但一般不都是陰雨天才有雷擊,既然有雨,雷擊怎麼可能造成山火?
卑詩日(BC Day)長周末,記者在內陸帽子溪(Hat Creek)牧場遺址見識到「旱雷」的威力。
這個牧場是卑詩省幾個古老牧場之一,佔地廣闊,東面是看起來相當乾燥的康沃爾山丘(Cornwall Hills),遠遠還可以看到一號公路上的車流,大約下午3時左右,北面可看到天空晴朗,但有一群烏雲黑壓壓地從南邊欺近,來到牧場上空停留,然後就聽見雲裡面傳出幾聲驚雷,一道閃電打到康沃爾山丘那邊。
雷響斷斷續續一小時後,烏雲慢慢散去,天空恢復晴朗,這時南邊,大概也就是利頓的方向,有煙冒出,雖然不確定是不是這次的旱雷造成,但旱雷對卑詩內陸山火帶來的影響,還是值得注意。
加拿大環境部已在卑詩省發布十餘次強雷暴預警,該省仍在持續撲滅多宗山火。
在7月30日至31日期間,卑詩省記錄超過35,000次雷擊,導致多處新的山火爆發。
周末期間前往內陸的駕駛朋友,還是多多留意一下旱雷。

利頓的宿命
事實上,利頓是個「苦命」 的小鎮,每年山火季節一到,當局第一個闗注的區域就是利頓,因為這個小鎮在2021年曾被「滅鎮」,罪魁禍首就是山火,而熱浪則是「幫兇」。
2021 年卑詩省碰到熱穹頂,內陸成了重災區,利頓的氣溫飆升至40度以上,成為加拿大有史以來最熱的地方,氣溫甚至達到攝氏49.6度。利頓溪西部的大火一路蔓延至菲沙河對岸的村莊。
坐落於卑詩內陸菲沙河谷東岸的利頓,也是在歷史上著名的「淘金小徑」上,有著豐富的早期華人移民歷史。2021年的山火幾乎滅了整座小鎮,特別是由范德里奇夫婦(Lorna and Bernie Fandrich)於2017年5月創辦的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Lytton Chinese History Museum)也被焚毀。

山火滅村重建後的利頓華人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官網
這座華人歷史博物館座落於香火堂原址。香火堂由鐵路華工於1882年集資建成,是卑詩省最早的華人信仰與祭祀場所之一。該建築於1928年拆卸後荒廢多年,直至1980年由Fandrich夫婦購入,原本擬作倉庫之用,後因深入了解其歷史價值,決定復原遺址並興建博物館。
2021年被焚毀之後,在社區各界人士的幫助之下,於今年5月再次開幕。沒想到再次碰到山火威脅,令人唏噓。
旱雷小常識
根據百度百科解釋,旱雷指晴天出現的雷聲或地雷。為夏季晴天發生的響亮雷聲,因雲層放電現象形成,多伴隨正負電荷聚集但缺乏降雨所需水氣。
現代氣象學確認旱雷為光打雷不下雨的氣象現象,雷聲傳播範圍廣易產生未降雨錯覺 。
(圖:徐嘉銘攝)
V02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