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好去處
传入的 cat_slugs: %e5%a5%bd%e5%8e%bb%e8%99%95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843
最大页数: 285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1881, 7321654, 7320519, 7320564, 7318759, 7307880, 7318272, 7317043, 7316577, 7315690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30

溫哥華台灣節8/30周末熱鬧玩3天 攜手葡萄牙感受「海洋的回音」

【星島綜合報道】原「加拿大台灣文化節」於今年6月正式更名為「台灣節」,不僅與原有英文名稱「TAIWANfest」呼應,也象徵一次重新定位。溫哥華台灣節定8月30至9月1日於溫哥華市中心舉行,以多樣化藝文活動展現台灣活力。

自2016年起,台灣節每年選定一個國家展開對話,透過台灣、加拿大與對話國的三方視角,策劃具啟發性的節目。今年已邁入第十年,對話國家也從亞洲轉向歐洲,繼荷蘭、西班牙後,2025年以葡萄牙為引。節目內容亦從單純介紹台灣,轉向探討歷史、文學、音樂、政策與藝術等多重面向,走向深度文化對話。

台灣節總策劃人吳權益表示:「如果到現在我們還在定義什麼是『台灣文化』,可能就落伍了。台灣的價值,是能從數百年多元文化的累積中,與世界產生豐富對話。」

今年的藝術方針以「海洋的回音」為主題,從葡萄牙文化中深植人心的「Saudade」出發,探討移民在離家後的矛盾情懷。Saudade是葡語中難以直譯的詞彙,蘊含鄉愁、思念與希望,形容苦樂交織的複雜情感。葡萄牙人自大航海時代遍佈全球,這種對故土與新生活的雙重情感,也在加拿大社會中回盪。2025年台灣節希望透過這樣的主題,呈現移民經驗中的情感拉扯,並盼能成為建立歸屬與自信的橋梁,而非流於懷舊的再現。

 

台灣節邀加拿大民眾捲袖參與藍染工藝體驗。

吳權益說:「透過望向他人,我們更清楚了解自己。」他表示,在多元移民組成的加拿大,文化不應該只是展現,而是交流的契機。活動團隊邀請華語社區一同參與,重新認識自身文化的多樣樣貌,並與其他文化展開對話。

溫哥華台灣節於8月30日至9月1日於溫哥華市中心登場,免費入場。更多節目詳情請點入官方網站查詢。以下為各項活動重點:

表演

●拉力台灣:音樂在民主的聲場中

自1980年代末期戒嚴解除以來,音樂不斷在街頭、造勢場合與社會運動現場中被重新定義。拉力台灣是對造勢晚會的回應與致敬,從台語、客語、原住民語到華語,多語並存的音樂場域呈現出台灣文化的獨特面貌。
台語民謠樂團—農村武裝青年
客語龐克樂團—粹垢
太魯閣族音樂人—一好.屴夯

太魯閣音樂人一好・屴夯將蒞臨演出。

客語龐克樂團粹垢。

● 咱台灣查某囝

台裔音樂人正在加拿大嶄露頭角,來自多倫多的守維 Chynna Lewis 曾為紅髮艾德配唱;來自溫哥華的樂凡 Van Lefan 獲得音樂節策展人關注。他們都在幼時隨家人移民加拿大,並將這段歷程譜寫出台裔加拿大人的新頁。

來自溫哥華的樂凡。

來自多倫多的守維。

● 千里共嬋娟

鄭寶欣Jacq Teh與芮鯊來自多倫多及台南,因音樂相遇並跨國合作。她們融合嘻哈、爵士和R&B,致敬鄧麗君與生命中重要的女性榜樣。這場音樂演出,跨越千里,共賞同一輪明月。

展覽

● 磁磚帶我走

葡萄牙磁磚映入旅人的記憶。日籍建築學者堀込憲二自世界各地及台灣各處蒐羅磁磚,特別授權展出14組代表性藏品。

● 可以不中華嗎?

這場展覽探索台灣如何透過棒球這項全民運動,映照全球認同政治,聚焦原住民運動員的故事與「中華台北」標籤背後的權力拉扯。

● 失聲的年代

回顧台灣與葡萄牙威權統治中鮮少被提及的歷史,並與加拿大移民社群的集體經驗產生共鳴與對照。

● 藍色足跡:多元文化的交織

透過藍染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展現東亞移民在台灣落地生根的文化力量,實踐多元共生與永續未來。

講座

● 聲之所繫:葡萄牙吉他與台灣月琴

這是一場跨文化的演出與對談,以葡萄牙的法朵吉他與台灣的月琴為主題。透過音樂,音樂家們回應對鄉愁、離散與家的渴望。

● 「祖國」是誰的國?從近代初期海洋看台灣歷史

中研院兼任研究員翁佳音回溯至近代初期的東亞與台灣歷史,探究西方勢力與東亞居民的互動日常,並思索「祖國」從何而來。

● 全球客家在地化:從台灣原客關係談起

羅烈師教授分享其推動「逆寫」的研究實踐,透過納入原住民族觀點,挑戰以漢人為主的歷史書寫,並開啟台灣原客族群對話的可能。

● 磁磚記憶:小磁磚、大歷史與台灣故事

堀込憲二教授深入解析磁磚如何反映台灣與世界的連結,從日常設計中揭露移民、殖民與文化交流的故事。

● 轉屋下:客家人的餐桌與遠行

新生代作家張郅忻以家族記憶與客家料理為引,細膩描繪台灣多元族群的遷徙、性別經驗與飲食文化交織出的時代風景。

新生代作家張郅忻將以家族記憶談客家料理。鏡文學桑杉學攝

放映會

● 跳進部落的孩子

紀錄編舞家 Bulareyaung Pagarlava 布拉瑞揚回到台東,與在地原住民青年共同創作——在舞動之間重新找回遺失的歸屬感,重新認識自己。

編舞家在地原住民青年共同創作。

● 噤聲的天光

由文化歷史學者林真宇博士主持,透過紀錄片與講座,探討審查制度、認同政治與中國市場如何持續影響台灣音樂創作的自由度。

工作坊

● 藍色足跡:藍染工作坊

從九二一震災重建出發,水源地文教基金會以藍染連結土地、文化與社區,邀你捲袖參與藍染工藝體驗!

● 「漬」在一起吃

由客家料理人陳慕貞主持的料理說故事工作坊,從客家「醃漬」文化出發,透過親子食育體驗,讓孩子與家庭在節氣智慧中建立新的食物記憶。

親子活動&藝術家市集

● 大籠床:客家桌遊
透過蒸籠桌遊與文化互動,認識客家粄食傳統,感受語言、土地與身份的連結與想像,適合各年齡層共學共玩。

● 藝術家市集

與2017年日本策展人再續前緣,今年市集超過十組來自日本的工藝品牌與多位精選在地創作者,作品橫跨手工陶藝、木作、布藝與插畫。

(圖:主辦方提供)

V02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尼泊爾雪崩7登山客喪命 其中1人為加拿大公民

美國政府停擺衝擊航空運作 FAA宣布全國40大繁忙航點減班一成

多倫多市發現屍體 警方籲公眾協助辨認身份

美國市場低迷加上罷工影響 加航獲利大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