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移民第二代惡劣經濟環境下如何傳承家族餐廳?
【星島綜合報道】在面對關稅戰,加拿大經濟陷於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下,本國企業處境尤其艱難,華裔第二代餐廳繼承人不得不權衡傳承家族事業的成本,並從父母輩身上汲取精神養分。
綜合加通社及Toronto Life報道,位於多倫多市中心一家華裔東主劉女士(Jeanette Liu,譯音)的餐廳角落裡,她的小兒子正在吃一盤辣子雞,顧客圍坐在桌旁,服務生們也在忙碌著。
兒子能在「粵東餐廳」(Yueh Tung)度過夏天對劉來說是「圓滿的」,因為在她自己的童年回憶中,數十年來一直是充斥著餐廳裡的碗碟碰撞聲和父母料理的香味。
「沙律王」餐廳東主劉2025年6月26日在一幅描繪他父母的壁畫前拍照。加通社
驕傲的「加拿大夢」
她還記得父母每天辛苦工作15個小時,他們驕傲地為排隊在門外的顧客服務,追求她所說的「加拿大夢」,他們於20世紀80年代初從印度移居到多倫多。
「我爸爸每週工作7天。他只在聖誕節放一天假,但僅僅是早上,然後他就會自己回去工作,為第二天做準備。」劉回憶道。
她說,粵東餐廳很快就成為他們社區居民享用融合印度風味與傳統中餐的地方。
半年前,劉和姐妹喬安娜(Joanna)決定全權繼承餐廳,不僅是為了讓父母能夠退休,也是為了避免面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小企業經營成本上升以及公眾用餐習慣改變的影響。她說,所有這些因素都讓他們幾十年前的加拿大夢難以維繫。
在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像劉這樣的第二代移民企業主表示,他們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傳承父母的事業,以及這可能帶來的成本。
「我們不希望他們退休後知道自己辛勤付出、建立的一切就此終結。」劉說。
「這真的很難。租金上漲,庫存成本漲了,食品雜貨也漲了,而你只能在不讓客人感到難以接受的情況下,給你的菜單加價。」
食材上漲「速度之快前所未」
另一位也姓劉的「沙律王」(Salad King,上圖)餐廳東主劉先生(Alan Liu),所經營的是一家在多倫多市中心擁有兩家分店的泰國餐廳。他的家族於1990年從香港移民到加拿大,尋求新的發展機會。他的父母很快就接手了這家餐廳,並於2010年將其傳給了他。
劉先生表示,受關稅影響,過去幾個月食品成本上漲「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他預計,到今年夏季結束時,雞肉成本可能會上漲多達50%。
「看著一家由第二代經營的企業,你就會覺得,『好吧,這就是我們擅長的,也是我們鍾意做的事,而且我們已經做了35年,但市場正在改變,』」他說。
「這是一個暫時的改變?還是長期的改變?之後我們該如何生存下去?」
他為自家餐廳能夠讓家庭和學生都能負擔得起而感到自豪,但就表示,除了關稅影響外,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們的飲食習慣也發生了變化,有越來越多的人居家辦公,外出用餐的人數普遍減少,支出也隨之減少。
他表示,在他父母經營沙律王的二十年間,他們從未經歷過如此程度的經濟危機。他說,在他接手的那一年,他們經歷了經濟衰退,甚至經歷了建築物部分倒塌,但情況從未糟過這次所經歷的。
劉說整件事令他感到「被打暈」了。
「最後一搏」迎來更多食客
在粵東餐廳,劉女士是負責結帳和打包外賣訂單,而她的姐妹喬安娜則在廚房裡負責炒鍋,做著一盤盤的麵條。
「我記得我的父母總是告訴我——這在移民文化中非常適用——要埋頭苦幹,」劉說。
這家餐廳在兩個月前瀕臨倒閉,他們利用社交媒體進行了「最後一搏」,結果餐廳迎來了更多食客,她希望這種情況能持續下去。
「粵東」是多倫多第一家客家餐廳,由劉氏夫妻檔Michael Liu和Mei Wang於1986年創立,雖然他們更希望孩子們成為醫生或律師,但就很高興他們的兩個女兒將繼續經營餐廳。
他們1981年從印度搬到當時同質化的多倫多的大膽舉動,使之成為藍鳥隊(Blue Jays)賽後常去的聚會場所,並將餐廳的火炬傳遞給下一代。
劉女士說,粵東不僅僅是一家餐廳——它還象徵著父母的犧牲以及他們在加拿大建立起的社區。
「傳承傳統,才是我們接管這家餐廳的核心所在,」她說。
圖:餐廳官網/Toronto Life/CBC
V6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