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醫體內塑化劑超標100倍 揭每天搽這類護膚品惹禍 必吃1類蔬菜排毒

經常接受塑化劑會增患癌風險,但原來塑化劑並不只在塑膠產品出現,一些女士用品亦暗藏塑化劑風險。有女醫生在接受身體檢查時,意外發現體內塑化劑水平竟超標100倍。她事後回想,估計身體累積塑化劑的原因,可能與她每天常用的1種護膚品有關。
女醫體內塑化劑超標100倍 揭每天搽這類護膚品惹禍
家醫科醫生陳欣湄在Facebook專頁發文指,自己多年前曾進行塑化劑檢測,意外發現塑化劑二苯酮-3濃度竟超標100倍,此物質作為環境荷爾蒙並非源自塑膠製品,常見於防曬乳、香水及沐浴露等個人護理用品中,主要功能為防止紫外線降解產品成分。
她反思自身儘管雖極少使用防曬乳與香水,但確實每日都會使用含防曬成分的基礎粉底液,若非透過專業檢測根本無法察覺此隱形暴露風險。
塑化劑對身體帶來8大影響 嚴重恐致癌
陳醫生指出,塑化劑除了對性荷爾蒙會有影響外,這類塑化劑往往會無聲無息中累積於人體,大多數人完全沒有不適症,但這種無痛無感卻持續危害的特性,正是環境荷爾蒙最令人擔憂的健康威脅,更可為身體帶來以下影響:
- 女童性早熟
- 男性精子數量減少
- 女性癌症
- 幼兒發育不良
- 學習能力降低
- 兒童肥胖
- 過敏
- 慢性發炎
3大方法遠離塑化劑 可多吃1類蔬菜
到底怎樣可以遠離塑化劑?陳醫生也教3大方法,遠離環境荷爾蒙並有助清除體內塑化劑:













3大方法遠離塑化劑:
1. 避開塑化劑來源
- 塑膠製品
- 含定香劑的各種香氛產品
- 有抗紫外線作用的防曬乳、香水和沐浴露
- 非離子型界面活性劑
2. 強化肝腎與腸道健康
由於塑化劑需經肝臟解毒後透過腎臟及腸道排出體外,透過充足睡眠、每日飲用足夠水分和維持規律排便習慣等基礎健康措施,能促進塑化劑代謝的有效方式。需特別注意的是,塑化劑以脂溶性形態存在人體,約有15%至20%會蓄積於脂肪組織中,這意味著肥胖者更需警惕塑化劑在體內累積的風險。
3. 攝取關鍵營養素
補充維他命B雜、硒和鋅等有益肝腎功能的營養素,能有效輔助塑化劑代謝,其中特別推薦天然的十字花科蔬菜,因其富含的吲哚化合物與蘿蔔硫素,能將脂溶性毒素轉化為水溶性毒素,有助肝臟排毒。此外,還可以多吃白蘿蔔,這種蔬菜同屬十字花科,建議煮湯或快炒。
8種日用品含塑化劑 患乳癌風險恐增80%?
何謂塑化劑?根據香港食安中心資料,塑化劑(又稱增塑劑)是用來加入硬塑料等物料中,使更具彈性和耐用。廣泛用於多種工業和消費產品,主要用於聚氯乙烯(PVC)產品,當中有些用於食物接觸物料。
鄰苯二甲酸酯類是最常見的塑化劑,通常用於製造以下產品:
- 日常用品:衣服、化妝品、香水、食物包裝、玩具,以及乙烯基產品(例如地板、浴簾、雨衣)
- 醫療用品:輸血袋、輸血管、靜脈注射液袋、靜脈注射液管和其他醫學器材
- 其他用途:建築物料、潤滑油、溶劑和清潔劑。
長期接觸塑化劑可致癌嗎?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在2011年指出,導致DEHP(其中一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在大鼠或小鼠多個靶組織(例如肝臟和睪丸)引發癌症的機理,不排除也會發生在人類身上,於是把DEHP評估為第2B組物質(或可能令人類患癌)。不過,台灣中研院於2014年發布一項的研究報告指出塑化劑與乳癌的關係。研究團隊追蹤11,923名女性達20年,證實經常接觸塑化劑產品、暴露於塑化劑的女性,患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90%。
資料來源:家醫科醫生陳欣湄、香港食安中心
T10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