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省黑熊「高球手」在鄉村高爾夫球場威武開球

【星島綜合報道】卡加利高爾夫球手勞森(Jess Lawson)本月早些時候前往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Kananaskis Country Golf Course)打球時,沒想到自己會與一隻黑熊共享後九洞。

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道,在卡納納斯基斯山谷中一片600英畝的開放空間,像熊這樣的動物會被片綠茵球場所吸引並不足為奇。

球場總經理羅賓遜(Darren Robinson)說,「人們有時會忘記的一件事是,這些高爾夫球場為各種野生動物提供了多麼美好的環境。」

羅賓遜在球場生活和工作的近三十年裡,曾在果嶺上見過從麋鹿、駝鹿到美洲獅和郊狼等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灰熊也是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的常客。

■ 2025年5月11日,高爾夫球手勞森在球場第18洞拍攝到一隻黑熊。 

「去年夏天有幾天,我在俱樂部裡真的看到了5隻不同的熊,」他說。「有黑熊,有灰熊,有幼熊,有熊爸爸,真是太美了。」

今年5月21日,在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一輛高爾夫球車試圖繞過兩隻黑熊——一隻母熊和一隻幼崽。

「自動熊標準桿」

因此,在野生動物熱點地區打高爾夫球需要特別注意,「保持安全距離是我們最鼓勵的首要任務,」羅賓遜說。他強調,他們的目標是盡可能減少甚至避免人類與野生動物的接觸。

考慮到這一點,高爾夫球手可以以安全的名義稍微突破規則。

「如果有人需要在附近有熊的洞裡撿球,然後給自己打個標準桿,那就太好了,」羅賓遜說。「撿起你的球,繼續打下一個洞。」

這被稱為「自動熊標準桿」或「熊小鳥」。

「我們很樂意讓人們有機會在那個特定的洞裡隨心所欲地打球,只要能保持安全距離就行,」他說。

在果嶺上與熊相遇可能是高爾夫球手的幸運日,但勞森不想走捷徑。

■2025 年 5 月 21 日,在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一輛高爾夫球車試圖繞過兩隻黑熊(一對母熊和一隻幼崽)。     Aaryaman Saha攝

「如果你是個高爾夫球新手,這真的可以提高你的桿數,」她說。「但我們時間充裕,所以可以盡情享受與熊的相遇,享受下午的悠閒時光,然後繼續打球。」

是甚麼吸引熊來到球道?

由於「多隻灰熊和黑熊頻繁出沒於該地區」,亞省公園局已向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發布了熊出沒警告,該警告於5月8日起生效。

由於每年這個時候食物匱乏,熊會在春季更靠近開發地區。

生物圈研究所野生智能計劃主任魯伊特(Nick de Ruyter)說,在像高爾夫球場這樣的地方,牠們會尋找像草和蒲公英這樣的植被。

但熊在春季活動增加並不僅限於高爾夫球場,也適用於其他熱門目的地,例如健行步道和市中心。到了夏天,牠們可能就不會那樣頻繁地出現在高爾夫球場了。

野牛莓(buffaloberry)是熊的主要食物來源,它們生長在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由於樹木被砍伐,這些地區陽光照射更充足。

這些漿果會生長在果嶺周圍而不是果嶺內,所以熊很可能會遠離球道,留在球場邊緣尋找食物。

卡納納斯基斯鄉村高爾夫球場不要求高爾夫球手攜帶防熊噴霧,但工作人員會確保提供安全提示、該地區熊類活動資訊,以及亞省魚類和野生動物執法部門的聯繫方式。

勞森坐在距離熊很遠的高爾夫球車裡,她說即使沒有防熊噴霧,她也感到與熊共享球場挺安心。

「18個洞的路程很長,所以如果你推得動,也許可以帶上防熊噴霧。但最終,如果你坐在高爾夫球車裡,距離熊100碼就相當安全了,」她說。

卡納納斯基斯球場近年來尚未發生任何與熊發生有害互動的情況,而高爾夫球手們也應為保持這種現狀盡一份心力。

「因為在打高爾夫,就用防熊噴霧嚇跑熊,這很不公平,」魯伊特說,並指出,熊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威脅。「薯條、熱狗和漢堡……對熊來說,這些食物的熱量比草高得多,」「牠們總是會選擇人類的食物,而不是天然食物。」

一旦習慣了人類食物,熊很可能會將其視為食物來源,這將給雙方帶來嚴重的問題。

魯伊特指,「牠們會故意在高爾夫球場附近徘徊,希望高爾夫球車載著敞開的食物經過。」「牠們會試圖搶奪食物,如果持續這樣做,就會變得更加大膽,甚至可能開始從人類手中搶奪食物。」

俗話說,「吃飽的熊就是死熊」,一旦到此地步,「牠們很可能會被殺死或被轉移」。

下次勞森打球時,避免人與野生動物發生衝突將是她的首要任務。

「山很美,但嚴格來說,這裡是牠們的家,」勞森說,「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確保安全,並確保在出發前做好準備。」

圖:Kananaskis Country Golf Course

V6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警民衝突奪命】北約克32歲男子遭警電槍制服 當場死亡 SIU接手調查

【咕菇固專欄】一場酸瓜引發的悲劇

【社區消息】千禧雅樂坊9月27日「滇嶺情風音樂會」—— 樂齡人生下半場的美麗篇章

【陶傑專欄】日本引入非洲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