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時加國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5%8a%a0%e5%9c%8b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時新聞 - 3個月以內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829
最大页数: 283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9721, 7329544, 7329114, 7329487, 7329446, 7329431, 7329422, 7329408, 7327375, 7329371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2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12

華裔博物館正在講述張國榮等華語流行音樂巨星加國故事

【星島綜合報道】位於溫哥華華埠的加拿大華裔博物館(Chinese Canadian Museum)正在舉辦華語流行音樂展,策展人李林嘉敏表示,該展覽講述的是一段加拿大故事。

加通社報道,溫哥華加拿大華裔博物館的「夢工廠」(Dream Factory)展覽於5月28日開幕,展覽旨在「透過加拿大華人的認同、移民和記憶的視角」,致敬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時代。

博物館執行長李林嘉敏(Melissa Karmen Lee)強調,這些故事絕非域外,「這是一個深刻的本土故事,講述了許多在這裡生活、工作、成長的粵語和普通話流行歌星,他們如何將溫哥華視為自己的家,」她說。

「他們都深深視加拿大為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我們很高興能在這次展覽中展現這一點。」

這個展覽將持續到2026年5月,它展示了1980年至2000年間的音樂作品,當時如張國榮和梅艷芳這樣的明星曾風靡全球。

但李說,社區外的許多人並不知道,這些巨星曾居住加拿大,與他們同在。

譬如說,歌手兼演員張曼玉,因出演《霸王別姬》和《春光乍洩》等電影而為西方觀眾所熟知,她於1990年代初居住在溫哥華。

位於溫哥華史丹利公園(Stanley Park)的一張紀念張國榮的望海長椅,是該明星粉絲們的朝聖之地,他於2003年自殺身亡。

周日在Beaumont Studio舉辦的一場活動,主辦人Chris Ho談到這個社區是如何蓬勃發展的,將本地粵語流行樂家推到聚光燈下。

這個社區是如何蓬勃發展的

李表示,歌手兼演員葉倩文成名之前在維多利亞長大。

粵語流行音樂和普通話流行音樂與加拿大龐大的華人社區緊密相連,特別是在大溫哥華和大多倫多,他們的歌曲在華人商場、餐廳和卡拉OK廳隨處可聞。

溫哥華本地人孔女士(Stephanie Kong,譯音)設計了一件靈感來自梅艷芳2003年告別演出的婚紗作品,並將這件婚紗在展覽中展示。她說,粵語流行音樂飽含許多自己的童年回憶。

孔說:「我在加拿大成長,這絕對是我童年的一部分」。她回憶起兒時一家人去列治文的百家店(Parker Place)的情景,父母在那些唱片店裡買激光影碟,流連忘返,而她只能等著,「我就想,『怎麼這麼久?』」

「因為我當時不太明白……所以現在作為一個成年人,對我小時候一直不以為意的東西有了新的認識,這事情變得很有趣,彷彿走了一圈回到了原點。」

本次展覽,除了主展廳裡受粵語和普通話流行音樂啟發的服裝外,還有一個播放熱門歌曲的大屏幕,在一個單獨的房間裡則展示了使用激光影碟創作的藝術作品,一個卡拉OK舞台,以及一些流行歌曲的試聽台。

其中在一面牆上,特別展示了香港作曲家顧嘉煇為著名粵語電影創作的原始樂譜,顧嘉煇於2023年去世之前一直住在列治文。

「文化的傳承」

李女士說,粵語流行音樂文化深深滲透到加拿大的許多地方。據說許多華裔加拿大女孩取名「Monica」,與張國榮1986年的歌曲《Monica》有關。

李女士在談到加拿大移民潮時說道,「他們在溫哥華、在多倫多聽粵語流行音樂,」「他們讓這種極具亞洲特色的音樂融入了全球華人社區。」

「所以,粵語和普通話流行音樂在全球受歡迎,部分原因在於這些海外華人社區的貢獻。」

她指出,六、七十年代的移民來到加拿大時同時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並使其成為一種獨特的加拿大經歷。「所以,這不僅是文化的傳承,也是亞洲文化演變成為亞裔加拿大文化的過程。」

圖:加拿大華裔博物館/加通社

V6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社區消息】11月13日頤康星島A1中文電台籌款 讓愛的光芒照亮更多生命

北約克一名男子家內遭連轟多槍命危 三槍手逃去無蹤

【阿濃專欄】《男人四十》中的一份報紙

【聯邦預算】民調顯示負面看法比正面多 多數人反對「先使未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