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该如何定义“华裔”?加拿大华人面对的变革与挑战

【吉米言法】卑诗省现在有近60万的华裔,占到卑诗总人口约11%的比例。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华裔社区这样一个多元的群体,更要鼓励帮助华裔更好地融入加拿大社会,促进双语或多语文化的互动,形成更平等的交流模式。当华裔社区积极融入并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坚实组成部分时,我们不仅能提高自身的韧性与包容性,还能在动荡的国际局势中泰然应对,实现加拿大社区与多元文化的双赢面。

自2020年新冠疫情开始,针对亚裔的暴力刑事案件的确有所增加。但是由于华裔维权人士的努力,反对歧视亚裔的努力得到了加拿大社会的关注,收到了积极的效果。但是在维权的过程中,维权组织也受到了不少的非议和挑战。一部分的挑战就来自于新老华侨间不同的观点和立场。

我们在谈华裔的时候,习惯性地称港,台,大陆,海外和内地,或者两岸三地。 但是华裔文化异域山川的丰富性被这种基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划分所混淆。不介意的话,我们可以参考晚清1910年的《中国地理教科书》,中国分为内地(京畿及十八省),关东(三省),西域(新疆省),北藩(内外蒙古),西藩(青海西藏)。建议使用非意识形态的“京都二十二省”加上蒙古以及青海,西藏来指代华裔五湖四海的原居地,或许都会更加准确可靠,并尊重多样性。

当我们接受华裔不再是两岸三地这么一个简单的地缘政治概念,尔是一个多方言,多文化的社区概念,那么这样一个社区在面对未来变革和挑战时必然会有有一个多元的感受和态度。切勿以偏概全,以己度人,一概而论,以管窥天。此话既可以应用在加拿大看待华裔社区的态度上,也可以用在华裔对待自身内部不同意见的态度上。

由于华裔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差异,宗教文化以及地理的差异,华裔和加拿大(乃至西方)社会的融入程度也深浅不一。有些已经数代定居加拿大,后代都已经不会使用中文了;有些虽然来了几十年,但是由于教育,性别,婚姻,经济诸多原因,还处在社会弱势的位置,社会的边缘;有些则移民不久,还在熟悉社会的阶段。因此,尽管我们鼓励大家学好英语或法语,但是如果期待他们能够流利地使用官方语言轻松维权,摆脱歧视,在加拿大社顺利地工作生活,游刃有余,基本属于要求他们“揪著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所以我们还应当鼓励华裔在学习官方语言的同时,也使用他们的母语,即中文(包括方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提出申诉,问题和建议。不仅如此,中文的学习不再是华裔社区内部的需求,有更多的非华裔开始学习并使用中文,比如澳洲的前总理陆克文,又如温哥华的前市长苏利文,或卑诗省的现任省长尹大卫。这样在双语或多语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华裔在加拿大的融入就不再是自顶而下的压迫模式,尔是双向或多向的互动模式。考虑到智能翻译的进步以及普及,繁荣中文的使用和提高加拿大官方语言水平之间不再冲突,相反变得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当华裔社区开始使用多种管道有效地加深融入加拿大的时候,这于华裔社区和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才会是一种双赢的繁荣。华裔社区如果还是一种村落的心态和状态,那社区只能随波逐流,顺流而下,走下坡路。当华裔社区成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牢固组成部分的时候,华裔社区也会拥有更大的能力去包容不同的意见,抵抗分裂与挑拨。这样,华裔社区也能对深陷动荡国际局势中的加中关系处之泰然。该对抗的对抗,该竞争的竞争,该合作的合作。

虽然加拿大信奉多元文化,但是所谓Sam Cooper著作中提到的“故意视而不见”(Willful Blindness)以及外国干预公共调查专员的最终报告中提到的对国会议员的“疑云” (Cloud of Suspicion),其本质最终还是一种加拿大社区对非英语使用者或者群体的文化陌生感。即然华裔社区是加拿大历史和文化不再可分割的部分,最好的解决方案不是监视(Watch Over),而是平等的对视( Look at Each Other),对谈(Talk to Each Other),最终走向一致(See Eye to Eye)。

撰文:吉米言 (卑诗公益法律服务社团 Access Pro Bono Society of BC 法律义诊服务总管及资讯官)

---------------------------------------------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
点击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闻及生活资讯

延伸阅读

延伸阅读

2026年全球最被低估景点榜单出炉 加国仅此世外桃源上榜

High Park一栋帕文大厦发生二级火警 单位严重损毁幸无人伤

多伦多国际影展遭街头抗议 挺巴示威者反对播放以色列将军纪录片

【阿浓专栏】我的电视剧本处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