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即時加國
传入的 cat_slugs: %e5%8d%b3%e6%99%82%e5%8a%a0%e5%9c%8b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即時新聞 - 3個月以內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2807
最大页数: 281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22022, 7321945, 7320505, 7321880, 7321881, 7321831, 7321815, 7321809, 7321795, 7321787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11-04

【賀歲片文化】大年初一賀歲片加國上映 在加港人圍爐談:那些年無可取代的「賀歲味」

【賀歲片文化】嘻嘻哈哈過肥年,少不了賀歲片的存在。近年多齣香港電影趁著賀歲檔期在北美上映,例如《毒舌大狀》、《飯戲攻心 2》和《臨時劫案》等,往往帶旺加港兩地票房;今年賀歲片《臨時決鬥》亦在大年初一(29 日)在北美上映。這些年來,究竟加港兩地的賀歲片發展如何?賀歲片嘻嘻哈哈的文化背後,是否只有香港人才會明白箇中「笑蛋」?

四位不同時期移加港人聚首餐廳,分享小時候觀賞賀歲片的經歷。(何逸蓓攝)

那些年︰海外港人的集體記憶

「記得小學的時候,看賀歲片一定要穿新衣、新鞋。以前戲院外,還有燒魷魚、魚蛋、小販。」在多倫多居住了逾 30 年的 Lewis,回想自己小時候在香港與家人觀看賀歲片的歲月。

他在九十年代隨家人移民多倫多,讀中學和大學的時光裏,他就在唐人街華人戲院與同樣來自香港的同學,一起追看北美上映的港產電影。當時,華人電影院林立,如嘉禾、遠東、邵氏和新藝城戲院等,全國數十間戲院百花齊放,「午夜場」同樣座無虛席。九十年代周星馳的喜劇《賭聖》、《賭俠》和《唐伯虎點秋香》,成為了 Lewis 記憶中的餘光。

Lewis(右)在 90 年代移民多倫多,不時與同樣來自香港的同學一起到華人戲院觀賞港產片。(何逸蓓攝)

90 年代的賀歲片《家有囍事》已成為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吳君如「黃臉婆」的角色深入民心。

周星馳《賭俠》的角色,也成為了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這些年︰離散港人支持香港的記憶

新一代「竹昇」或許不太認識香港賀歲片文化。賀歲片泛指所有在農曆新年檔期上映的電影,題材均以「講意頭」、喜氣洋洋過新年或以家庭團圓為主題。八十至九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的黃金歲月,一家大小看賀歲片,成為了當時香港人的「指定動作」。

這股風潮也吹至海外,只可惜在九十年代中期,加拿大多間華人戲院陸續關閉,加上「賣埠」的港產片走下坡,加拿大上映港產賀歲片有近二十年「空窗期」。(編按︰城市廣場的華人戲院為多倫多港產電影院的最後堡壘,但於 2018 年拆卸。)本地華僑靠租盜版港產電影光碟,滿足娛樂需要。直至近年疫後香港電影「重生」,加上 2019 年後越來越多香港人移民,港產片「賣埠」方開始復甦。

多倫多遠東戲院的經理整理賀歲片《富貴逼人》宣傳。(攝於1987年,Toronto Public Library Digital Archive 圖片)

據製作人 Colin Geddes 在多倫多大學利銘澤典宬圖書館的展覽,多倫多遠東戲院曾於 1986 年上映賀歲片《南北少林》。(Colin Geddes 提供)

自 2022 年在北美上映港產片的加拿大發行商 illume Films 負責人 Patricia Yung 表示,據她觀察,近年除了新移民港人對香港電影需求倍增以外,本地老華僑亦因掛念香港電影,致使他們每當有港產片上映,他們均會入場支持。還有一類是純粹出於「支持香港」的人,「他們即使離開了香港,都是一群很愛香港的人,仍想用各種方法去支持香港文化的傳承」。

Patricia Yung 說,每至農曆新年,都是加拿大洋人電影票房的低迷期,因為本地人在冬天較少外出,這反而成為了華語電影、港產電影兵家必爭的時間。至於美國上映賀歲片的情況,因要與中國賀歲片「爭崩頭」,上映港產片絕非易事。但在加拿大幸而戲院支持多元文化,更因應華人習俗,容許港產賀歲片調動至年初一上映。

Patricia Yung 留意到新舊一代移民港人,均對港產片充滿需求。(何逸蓓攝)

只有香港人明白的「賀歲味」

20 多歲移民港人的 Sam,是其中一位北美港產片愛好者。他說,對於年輕一代,賀歲片有「避年」作用,正當一些親戚在農曆新年蜂湧而至,看賀歲片便能避開這些煩雜的「寒暄」,甚至有「Me Time」放下生活煩惱,宛如新一年的「大掃除」,「入去放低一啲嘢,然後拎走一啲嘢」。尤其是近年較多離散主題的香港電影上映,賀歲片的嬉笑怒罵,相對輕鬆。

2024 年上映的賀歲片《飯戲攻心2》以婚嫁團圓為主題,一解海外港人的愁鄉。(《飯戲攻心2》電影劇照)

與此同時,電影中的「賀歲味」,嘻嘻哈哈的背後,Sam說,那種共鳴似乎只有香港人會明白,「例如家庭的主題,或者大團圓結局,是大家對未來美好的期盼;某程度上賀歲片有一種共鳴,只限於香港人會明白,例如新年財、密食當三番……當入到戲院,大家在某一個笑位一齊笑,當下的共鳴感是你在家裏看 Netflix,以及那種 Chill 是你無法感受。」Lewis 也在旁補充,那種共鳴「過了深圳河」是不會明白到。

Sam 表示,港產片帶著香港獨有的文化符號,當中的共鳴只有在香港人才會明白。(何逸蓓攝)

港產賀歲片 步入時代的反映

加港兩地走的網媒 Knock Knock Channel 負責人阿 Mo,任職香港電視和電影剪接師已逾十年。觀乎多年來的港產賀歲片特色,阿 Mo 說,較多是「大堆頭」現象,即是一眾明星星光熠熠聚首電影裏,靠著演員臨場發揮,甚至快速週期製作,讓電影公司賺一筆「新年財」。

阿 Mo 留意到近年港產賀歲片已由傳統「大卡士」,轉為不只是「大堆頭」賀歲,而是引人深思。(何逸蓓攝)

但他留意到,近年賀歲片已非傳統一套,不會再不停「恭喜發財」。Patricia 也留意到,近年許多港產片本土意識增強,也多了非賀歲為題材的港產片在賀歲檔期上映,如《毒舌大狀》;如今的賀歲片如《臨時決鬥》,也不再只以嬉笑怒罵為賣點,而是具故事性,令觀眾有得著。這反映觀眾對賀歲片口味,已隨時代改變。

2023 年上映的《毒舌大狀》帶旺加港兩地票房,當中的「公義」討論只有香港人明白箇中時代意義的哲理,如經典對白︰「以前我們都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今時今日每個人都改口了,說法律面前窮人死定了,我就看看今天誰死定了。」(《毒舌大狀》電影劇照)

採訪、攝影︰何逸蓓

T10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勿忘華人歷史】溫哥華島華人墓園 獲列為遺產名錄

11月3日焦點新聞 (A1電台YouTube頻道)

龐景峰為拍攝積極訓練騷六嚿腹肌 避談與劉溫馨幾時結婚:想佢有驚喜

移民部內部文件揭賦權撤銷移民申請 劍指亞洲兩國欺詐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