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调试信息 - getPostsByCategory:
当前 cat_name: 新移民-專欄
传入的 cat_slugs: %e6%96%b0%e7%a7%bb%e6%b0%91-%e5%b0%88%e6%ac%84
当前页码: 1
is_lifetime: false
时间条件: 其他欄目 Default - 2023年1月1日后
查询结果:
找到文章数: 655
最大页数: 66
当前返回文章ID数: 10
文章IDs: 7300221, 7294362, 7296777, 7295701, 7294323, 7293528, 7289103, 7289867, 7288789, 7287635
第1页第一篇文章日期: 2025-10-13
第1页最后一篇文章日期: 2025-09-30

【純一專欄】加拿大的人口多元 — 門諾派篇

【港人移加433/純一專欄】上禮拜我和男朋友road trip到Elora和Kitchener,途經St. Jacobs,所以順道到農夫市集一趟。但因為我們三點後才到,所以到達時店主們都在收拾東西。這本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但我留意到,店家們大多的打扮都與我們不同:女人們(包括女童)穿著素色的長洋裝及圍裙,戴著綁帶帽子(bonnet);男人們則是穿著吊帶褲,戴著黑色的寬帽。因為看過
tlc uk的真人show《Return To Amish》,所以我一看就知道店家們是類似Amish(阿米什人)的人。以往接觸阿米什人的資訊,都是從影片中看到的,大多是美國的阿米什人。這次在St. Jacobs遇到(上次去的時候沒有留意),覺得神奇又興奮。

但我看到他們有開貨車,而阿米什人最廣為人知的應該是堅持不用現代科技,所以我就想他們是否別的分支。

既然農夫市集關了,我們便轉場到了旁邊的小outlet和古董市場逛。停車後,我們從停車場走進室內時,聽到忽遠忽近的噠噠馬蹄聲,於是轉頭過來,看到外面馬路有兩輛馬車正在行駛。馬車內坐著兩個穿著傳統服裝的阿米什男人,馬車由兩隻健壯的棕色馬匹拉著。

根據安省旅遊網,St. Jacobs 和 Elmira 是鄰近Woolwich鎮,住著加拿大最多的門諾派(Mennonite),而他們的祖先可追溯至1806年移民至此的德語及荷蘭語賓夕法尼亞門諾派人。

阿米什人和門諾派同源於再洗派運動(16世紀歐洲宗教改革時期的一個重要基督教分支。再洗禮派強調只有成年信徒才能接受洗禮,因為他們相信洗禮應該是個人有意識的信仰選擇,而不是嬰兒期的儀式),由於其激進的信仰和拒絕服從當時政府,他們常遭到迫害,不少信徒被處決或流亡。

因為宗教紀律更嚴格,阿米什人以及哈特派便從門諾派分裂出來,並在生活方式上保持極端保守,拒絕現代科技,過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而門諾派則比較多樣化,部分群體接近阿米什人的保守,但大多門諾派接受現代技術,與外界有更多互動。難怪我看到的農家,都會開貨車運貨,而不是全用馬車。

我想不到,安省都有門諾派人。他們的生活與我們截然不同,像活在別的世界,但在某些空間裂縫又會交集,例如農夫市集。他們最早在1786年移居加拿大,多數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主要是為了尋找宗教自由和農業土地。當時英屬加拿大(現在的安省)提供宗教寬容政策,吸引了許多門諾派移民。

加拿大作為移民國家可以追溯到17世紀。我們現在看到的藍眼金髮caucasian亦不是加拿大人,他們的祖先是殖民時期從歐洲大陸搬過來的。真正的加拿大人是原住民。不論是移民與否,大家都有份不斷地建設這個國家,建立加拿大獨特的面貌。

經濟不景或政治動盪時,移民總是首當其衝變為待罪羔羊,除了因為沒有選票,移民通常是身份上的「外來者」,容易成為主流社會的焦點。某些政治團體可能會利用這些情緒來煽動恐懼/仇恨,以獲取支持,尤其是很多移民還沒有選民資格,唔恰你恰邊個。這樣就將移民描繪成社會問題的根源,移民成為代罪羔羊。這樣的現象在歷史上多次出現,尤其是在社會不穩定的時期,例如19世紀美國歧視愛爾蘭移民、二戰期間的日本裔加拿大人被囚禁(即使他們身份是加拿大人)、納粹德國種族清洗猶太人等。現在全球很多國家都在排外,令我想起了以上事例。

為什麼社會問題的根源一定是移民/有色人種呢?與其爭論誰是真正加拿大人,爭論誰是問題根源,不如我們倒過來想想,導致社會問題的其他原因(例如大集團壟斷、土地供應短缺、經濟不平等與教育差距等),繼而建議有用的政策或從個人層面舒緩現況,而不是無理地責怪某些人,一竹篙打一船人。

 

文:純一

圖:衛報

作者:純一,二十出頭,大學畢業前後棲身多倫多,日常離不開瑜伽旅遊時尚咖啡電影美食紋身,偶爾研究社會議題文化現象。不求發達,但求家人和貓咪們(波豬塵豬)身體健康。

---------------------------------------------

>>>星島網WhatsApp爆料熱線(416)6775679,爆料一經錄用,薄酬致意。

>>>立即瀏覽【移民百答】欄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華僑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買、交通、報稅、銀行、福利、生育、教育。
點擊以下6大平台 接收加拿大新聞及生活資訊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滾石公布21世紀最佳250首歌曲 多位加拿大音樂人好歌上榜

和沙省立場一致 緬省省長也呼籲渥太華取消中國電動車關稅

返工潮湧現 多倫多市府預警全城或陷「大塞車」

【星島評論】福特找列根做「代言人」 錯摸時代脈動難引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