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人物︱书也移民(上)】91岁三益书店“书二代”萧常广 亲述父亲战前开书店历史 97前移民多伦多重开书店藏百年书

【人物专访】书,记载了知识,也记载了离散的轨迹。
1997 年之前,香港回归前景未明,加拿大涌现大批港人移民,连带华人文化,包括阅读中文书的风气,一同转移阵地。90 年代黄金期,数十间香港中文书店,从旧地“移民”至多伦多,包括在香港有逾 50 年历史的“三益书店”,由现年 91 岁的“书二代”萧常广移加后重操故业。90 年代兴起的“中文淘书乐”,纾解了不少移民港人乡愁。

91岁萧常广在父亲逝世后,接手“三益书店”生意;其后于 1995 年移民多伦多。(何逸蓓摄)
但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实体书店日渐式微,昔往经历“黄金时代”的多伦多老牌中文书店,如今剩余不足 5 间。但在 2019 年后新一波香港人移民潮,从香港回流至加拿大的 Sandra(见【非常人物︱书也移民(下)】),毅然放弃香港教师“铁饭碗”,选择来加追寻“书店梦”,盼在异地保存香港文化与身分;甚至奔波加港两地,为在加港人代购送书。
97 前后这两代人,如何用书本,记载了香港人移民故事?
“书二代”97 前移民 百年历史线装书一同迁居

店内藏有数本清朝、民初线装书,部分书籍由萧常广父亲萧金于战时搜罗,如今已剩余不多。(何逸蓓摄)

其中一本收藏书籍印有“光东书局印行”,是民初时期出版书籍。(何逸蓓摄)
“我哋最耐𠮶本系清朝年代,都唔系好耐。”91 岁的三益书店“书二代”萧常广,缓缓吐语。
店铺刚从万锦市搬至士嘉堡两个多月,由于萧常广身体转差,书店主力由六旬妻子 Lisa 打理,一周暂时只开放两天。由清朝民初,到香港九七回归书籍、90 年代武侠小说、各式各样文学书籍,以至中国字画等,店内藏书逾万本。二人估计连计仓库,有逾十万本书。
两夫妇带记者到仓库参观,萧常广指向两、三座“小书山”,目测逾五、六千本,部分为绝版香港“九七书籍”;Lisa 亦拿了数本民初“线装书”给记者阅览,书上写有“光东书局印行”,那是从战时搜罗的旧书。

其中一个仓库后方,竖立了几座“小书山”,记者目测总计有约五、六千本书。图为其中一座“小书山”。(何逸蓓摄)
萧常广凭着他少时记忆,娓娓道来书局历史。“三益呢,就系 1941 年,我老豆响(香港)中环鸭巴甸街开书铺,再之前就喺摩罗街,摩罗上街摆地档嘅。𠮶阵时你知啦,啲铺又少,我讲紧一九二几年、三几年,咁啊(父亲)摆地档嘅。”
入行卖书前,萧父是“做豉油”出身,后来由朋友“肥老董”带入行;萧常广忆述父亲白手兴家的故事,Lisa 在旁补充︰“早期𠮶啲书呢,冇乜来源㗎嘛,有时就去执啲垃圾房(书籍),(萧父)咁样执返嚟嘅,当年嘅书;图书馆呀,同埋后期做做下呢,啲人系拎上门收,咁样样囉。”

萧常广娓娓道来,父亲战时开书局的历史。(何逸蓓摄)

百年线装书至今保存妥当,Lisa 笑言多亏“多伦多天气干燥”,致使不易被虫蛀。(何逸蓓)
后来,萧父在香港逝世后,萧常广继承父业;90 年代与妻子以“企业移民”之名,移民到多伦多。原有香港三益书店的旧书,包括逾百年历史的旧书亦随之“移民”。Lisa 笑言,幸得多伦多天气干燥,不如香港天气潮湿,加上自己闲时修补,这些百年历史的“线装书”,方以保存至今。
90 年代书市林立 中文书卖到缺货
从三联、天地、中华、新华、陈湘记、森记、创作和三益等逾十间中文书店,在 90 年代港人移民潮林立多伦多市内,是独立中文书店的黄金期。
Lisa 忆说,最初在 1996 年开业,店内中文书即使标价比香港昂贵,仍然“卖到缺货”。当时,香港移民对中文书籍十分渴求,“全部都系钟意睇港版啦,小说呀、文学呀、散文呀之类,历史书系冇咁多嘅𠮶阵时。”然而,“上咗年纪嘅人呢,就系保留文化嘅方面多啲嘅。咁(当时香港)年青人呢,就最主要系消闲嘅书多啲。”举例,当年的武侠小说、言情文学散文,正是香港移民一解乡愁、畅销的中文书籍类别。

三益书店于 90 年代“黄金期”开业,当时许多移民港人借着阅读中文书解乡愁,致使不少“港版书”缺货。(何逸蓓摄)
适逢其会,三益书店开设在万锦市世纪皇宫酒家附近;Lisa 忆说,不少华人饮茶后,便到书店闲逛“淘宝”,由此成为当时华人、年轻人“好去处”热点。
目睹时代变迁 从结业同行收购中文书
与此同时,在 90 年代开店初期,由于中文书货源不足,当时三益书店在市内收购二手书籍,不少老华侨,或有部分人因为搬迁,决定将书籍卖给书店。Lisa 忆起昔日景况,“有时收到旧书,旧到过百年嘅都有。因为早期有好多老华侨嚟咗好耐,完全唔识英文嘅。咁有时就会收到呢啲咁嘅嘢(过百年历史书),依家就少囉。”

Lisa 说,有部分储货“港版书”,已经绝版。(何逸蓓摄)

店内有不少旧时代“敏感书”。(何逸蓓摄)

不少移民港人到店内“淘宝”找旧书。(何逸蓓摄)
后来,2001 年,中国来加移民潮兴起,Lisa 便从中国引进大量简体字中文书,包括历史、文学和字画等书籍。高峰期时,三益书店在多伦多有两间分店,繁、简书兼卖,两夫妇各打理一间,直至萧常广身体情况转差,方在 2022 年关闭分店。也自疫情后,书店没再从中国取货。如今店内剩余书籍,大部分为昔日收购的二手书。

萧常广经营三益书店28 年,目睹多伦多中文书业如何变成夕阳行业。(何逸蓓摄)
经营书店近 30 载,萧氏夫妇亦目睹著独立书店行业式微,不敌时代变迁。Lisa说,眼见不少同行结业,他们曾经从结束的书店,如成功书店,收购中文书,“所以咪越嚟越多书,多过旧时好多”,累计多达逾十万本。
互联网的兴起,固之然对独立书店是一大冲撃;但 Lisa 眼见仍有不少年轻人到店内寻书,“摷返旧时嘅书,有历史价值嘅书”,致使他们有固定客量,挨足 28 年,“系书嘅价值保留,我哋挨得到有近 30 年,唔系少历史㗎”。

萧氏夫妇估计,由仓库到店铺门面累计有逾十万本书,犹如图书馆。(何逸蓓摄)
盼有爱书之人接手延续书业
随着时代淘汰,传统书店要“求变”生存。三益书店亦不例外,透过售卖“副产品”如毛笔、宣纸和按摩工具等,以平衡收支。

三益书店卖毛笔等副产品,以维持收入。(何逸蓓摄)

店内有售怀旧卡式录音带。(何逸蓓摄)

Lisa 说,有上了年纪的旧顾客喜欢到店舖买粤曲唱片。(何逸蓓摄)
二人经营书店多年,坦言对书店充满感情,不舍结束。28 年里,他们最不舍顾客情谊,如香港新亚书店老板苏赓哲,自学生年代已到香港三益书店“淘书”,至今与萧氏有近六、七十年情谊;Lisa 说,“咁多年好有感情,返到嚟就同啲熟客仔聊天,返到铺头好开心㗎,好快就过一日。”
如今书店后继无人,萧氏年过九十,Lisa 则年近 65 岁退休之龄。Lisa 直言,最盼望有爱书之人接手生意,以延续多伦多中文书业。萧常广则再三强调,“保留中华文化,系我哋个愿望嚟嘅”。
由生于乱世,到时代躺平,由离散到异地相聚,“三益”在历史洪流里,留下了文化与身分印记。

由萧金创办的三益书店,于 1941 年战时在香港营业,有逾 50 年历史。(网上图片)

三益书店“书二代”萧常广自移民后,在多伦多经营了 28 年。(何逸蓓摄)
三益书店
营业时间︰暂定周三、六
地址︰210 Silver Star Blvd, Unit 802, Scarborough, ON
采访、摄影︰何逸蓓
>>>星岛网WhatsApp爆料热线(416)6775679,爆料一经录用,薄酬致意。
>>>立即浏览【移民百答】栏目:新移民抵埗攻略,老华侨也未必知道的事,移民、工作、居住、食玩买、交通、报税、银行、福利、生育、教育。